疫苗、醫療資源雙缺 這仗怎打

陽明交大公衛所兼任教授張鴻仁,畢業於國立陽明醫學院,並先後取得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碩士以及美國哈佛大學衛生行政碩士學位,並於1999年至2000年擔任首任疾病管制局局長。

本土疫情持續延燒,疫情已經演變為病毒與疫苗的對抗,然而目前疫苗採購不順,國產疫苗解盲時間未定,陽明交大公衛所兼任教授、首任疾管局長張鴻仁表示,政府去年就應該採購疫苗,而非拖到疫情嚴峻了才開始簽約採購;另外,台灣醫療資源長期不足,這樣的醫療體系無法打接下來防疫戰爭。

張鴻仁表示,買疫苗是為了取得疫苗供應權,去年很多疫苗都還在動物實驗或是第一期臨床試驗,美國FDA當時就說,只要做到一定程度就願意核准緊急使用授權,可以看出這是複雜的醫療科學和防疫決定,疫情指揮中心應該去年就採購疫苗,群體免疫才會起來,而不是拖到今年本土疫情爆發了才簽約採購,儘早採購才是超前部署。

國產疫苗部分,只要一天沒有國產疫苗,每當有疫情就等著別人救,或是高價搶購,所以採購國產疫苗是有意義的,假如高端、聯亞這次順利做起來,科學驗證也能符合國際標準,疫苗自給率、防疫自主性就會提高,畢竟這是國安問題。

張鴻仁表示,我們不能假設能永遠防守下去,台灣長期醫療資源不足,假設所有大醫院都降載來挪出足夠空床,並把大部分慢性病患者轉到基層,這樣的大調整每年動輒千億,這在SARS時期就討論過一次,但是千億投資大家不肯拿錢出來,結果過了就忘了,但醫療體系的調整不只急迫,也勢在必行,有破洞就應該及早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