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篩檢因疫情下滑 籲民眾勿忘篩檢

國建署署長吳昭軍25日指出,疫情爆發以來,民眾因為擔心染疫、醫院降載等,導致台灣癌症篩檢量下降25%左右。(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國建署署長吳昭軍25日指出,疫情爆發以來,民眾因為擔心染疫、醫院降載等,導致台灣癌症篩檢量下降25%左右。(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癌症篩檢量正下滑!國建署署長吳昭軍25日指出,疫情爆發以來,民眾因為擔心染疫、醫院降載等,導致台灣癌症篩檢量下降25%左右。他說,目前國建署有補助5大癌症的篩檢(乳癌、大腸癌、子宮頸癌、口腔癌與肺癌),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到醫療院所進行定期篩檢。

吳昭軍表示,國民健康署已經推動乳癌、大腸癌、子宮頸癌與口腔癌篩檢,近期更開辦肺癌篩檢,都能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然而,他指出,新冠疫情爆發後,民眾因為擔心染疫,醫療院所為了保存醫療量能而降載等狀況,都導致癌症篩檢量下滑,下降比例近25%。

早篩檢早治療

一、乳癌: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曾罹患乳癌的婦女,每兩年就有一次乳房攝影檢查。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早期篩檢能讓死亡率下降41%,更能避免民眾因為晚期癌症,而被迫乳房切除、接受化療等,醫療品質也能上升不少。

二、大腸癌:50-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秘書長邱瀚模表示,「疫情結束不會帶走大腸癌」,在台灣,民眾終身會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約7%,約莫15個人之中就有1人會得到大腸癌,呼籲民眾近期接受治療。

長輩也應積極

三、子宮頸癌:30歲以上的婦女,每3年至少1次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子宮頸抹片篩檢與HPV疫苗為預防子宮頸癌的最好方式,隨著年紀提高罹癌的機率也會上升,而且愈晚發現,要承受的醫療痛苦與副作用也愈大,鼓勵長輩應積極進行檢查。

四、口腔癌:30歲以上有嚼過檳榔或吸菸的民眾與18歲以上有嚼檳榔的原住民,每兩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頭頸部腫瘤醫學會常理呂宜興說,「疫情讓口腔的病灶藏在口罩裡面,民眾抱持著看不到也沒關係的心態,錯過了最佳的篩檢時間」,而早期篩檢與治療就能避免外觀、吞嚥與語言等能力受到損害。

五、肺癌:(1)有肺癌家族史的50-74歲的男性與45-74歲的女性;(2)50-74歲有重度抽菸史的民眾,每2年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