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易之指尖挑戰 音樂喜馬拉雅山

鋼琴家盧易之。(張鎧乙攝)
鋼琴家盧易之。(張鎧乙攝)

德國作曲家貝多芬漢馬克拉維鋼琴奏鳴曲,向來有鋼琴喜馬拉雅山之稱,貝多芬自己也曾說過,這首作品「像硬骨頭一樣」,非常難啃。曾獲金曲獎最佳演奏獎的鋼琴家盧易之,將挑戰該曲,他表示:「我現在都把這首設為鬧鐘,一刻都不敢懈怠。」

為了讓觀眾更親近作品,盧易之在音樂會名稱,也特別選用「漢馬克拉維」另一個譯詞「槌子鋼琴奏鳴曲」,他表示:「漢馬克拉維是原始曲名Hammerklavier(古鋼琴)音譯,Hammer這個字有槌子的意思,觀眾聽了比較有想像和連結」

樂評人焦元溥表示,這部作品可說是貝多芬的人生重新開機之作,「當時他不只身體衰退,同時要面對家庭問題,和弟媳爭奪姪子卡爾的養育權,曲子產量減少很多。」焦元溥表示,這段貝多芬人生不堪的經歷,對槌子鋼琴奏鳴曲可說是一種孕育,讓他晚年寫出許多精采之作。

樂評人唐若甫表示,槌子鋼琴奏鳴曲是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中最難的一首,「長達400小節,技巧相當困難。」唐若甫表示,雖現代已有越來越多鋼琴家演奏槌子鋼琴奏鳴曲,「但因挑戰難度高,一般很少有鋼琴家主動要求在曲目裡規畫這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