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牠們,也看見自己——2022年台灣第一場友善畜牧國際論壇

看著餐桌上的肉與蛋,你是否曾想過,它們從何而來?   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看著餐桌上的肉與蛋,你是否曾想過,它們從何而來? 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作者:陳嘉銘(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研究員、香港文化觀察作家)

究竟先有雞?抑或先有蛋?──這問題背後莫過於要追問,雞和蛋從何而來?然而現今許多人可能從未看過真實的雞,或僅會以為雞是餐桌上的斬件肉食,蛋也只是餐碟內的發黃美點,甚至可能不會知道如此生命重量,其源有自。

日前舉辦的「2022台灣友善畜牧暨永續食物轉型」國際論壇,正好叫我們張開眼睛,不只看見雞和蛋,也看見豬、牛,以及最前線的飼養者、改革者,如何推動永續精神與動物福利,讓動物過得快樂,也讓我們的食品體系能與大地相知相會,步向共融。

這場論壇是由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家樂福文教基金會、珍古德保育基金會合辦,藉由歐盟2020年5月通過的「從農場到餐桌策略(Farm to Fork Strategy)」行動計劃,與眾人分享在人類以經濟動物作為食用習慣之外,當中可以善待動物的無限可能。

然而,說無限可能的背後,莫過如我們看見自己,也是作為動物的自身角色。

從聯想而行動

論壇分為三個主題,首節便是從「台灣友善畜牧現況」,看見動物與自己的關係。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的朱增宏執行長分享,台灣從沒有人道屠宰、動物承受極大苦難的二十年前,走到此刻有了「動物福利標章」,能開始稽核、輔導致力於友善飼養的牧場及落實尊重動物的屠宰場──其背後的價值正是提醒人們感恩於自然與生態,教我們從中滋養和存活。家樂福文教基金會蘇小真執行長則鼓勵與會者,每個人都可作領導者重新思考,去實踐自身甚至推動他人,微小如一顆蛋的生產與消費,也可以是動物保護的一大步。

而這些個人的重新思考,其實都是來自對蒼生的感同身受。在開幕致詞時,賴清德副總統、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立法院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策進會首席副會長蘇巧慧委員,都不約而同的提及,因為自己對動物的聯想,再步向推動政策。這些思考與感受,除了能推動為保護動物而立法之外,將來更有望可廢除經濟動物的大量集約生產與運作模式。

而畢生從事黑猩猩研究與保育的英國生物學家珍古德教授,則透過鏡頭向與會者提出三點,以見全球食物的因果想像:地球環境破壞、人類健康影響、動物福利——工業化集約農場的碳排放已然傷害地球,而工業化農場對大量動物的不人道處理,當下疫情也與動物交替感染疾病攸關,直接影響人類的健康。

看見感動與實踐

除了改革與倡議,來自最前線的飼養者,也讓與會者看見真實的感動與實踐:來自茂林牧場的林智傑,打破工業化畜牧場「架層疊屋」的公式,翻轉雞群被限制在牢籠裡,擠得不能轉身展翅的命運,改以全場「平面飼養」的方式飼養母雞,讓她們能在地上翻土洗浴,表現自然習性。

而吉蒸牧場的范君諺與三久畜牧場的洪崇拼董事長,都分別就養牛與養豬的經驗,看見感動所在。三久的洪董表示,受到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二十年來努力推動動物福利的感召,因為感動所以付諸行動,不願再為追求利益讓動物受苦,為了改善母豬分娩前後的飼養環境與空間,已投資大量資金拆掉狹欄、改建母豬群養畜舍,只為實踐心中那份感動。而吉蒸第二代負責人君諺則強調,許多曾經以為對動物好的慣行作法,經過科學檢視後才發現並非如此,飼養者必須持續學習、提升自我,才能真正實踐友善動物的精神。

嘉一香食品的陳國訓董事長則從二十年來看盡所有豬隻遭受殘忍對待的心路歷程談起,他為何最後要投入建設全台第一家符合HACCP的人道屠宰場,除了出於想善待感恩動物的心外,也在解決食安等問題。

看見前景與願景

是故不難理解,每位有心人都在實踐著各個領域的動物福利,以見分享當中無不有對政府與自我的期許,更有清楚細分的時間進程,計劃著來年可行的每一步方案。論壇後兩節來到「友善畜牧與永續發展的機會與挑戰」及「歐盟如何邁向符合動物福利的食物生產」,就更可見在政策上的前景與願景,推動動物友善的農業運作。

在第二節的分享裡,農委會畜牧處的江文全副處長就首先宏觀地介紹了農委會「動物福利白皮書」,自2015年起,動物福利白皮書從零開始到慢慢建立初稿、策略與細節,期能逐漸影響整體發展。而作為「動物福利標章」的外部專家,來自台大動科系的徐濟泰教授特別說明,標章以牧場照顧牛隻的方式,例如牛群的生活密度、鋪墊的舒適度等,以嚴謹的科學依據為農場評分,以此鼓勵業界善待動物,持續進步。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的陳志峰教授,則先遠至古埃及為大家勾尋「馴化」動物之始,再來到近百多年以資本主義為上的農作──這些都不是必然的物競天擇,而是人類欲望的擴大,卻因此讓動物受苦。回到現時,台灣目前在動物科學、獸醫、畜牧技師的專業訓練上,雖有部分院校安排動物福利與倫理等課程,卻仍未被視為「必要」,可見台灣的友善畜牧發展仍待突破前進。

尾聲邀請到兩位來自歐洲的重量級講者——歐盟議員MEP Eleonora Evi,與「廢除籠養時代」歐洲公民倡議行動負責人Olga Kikou,都同樣提出了終止經濟動物籠養的必要,更視未來三十年為歐盟與各地組織的連結為進程。身為歐盟議員,Eleonora Evi朝向2050年訂定一連串目標工作,包含動物屠宰、運輸、基因食物等控制,一直到淘汰籠養及「零污染」,督促並協助歐盟轉型更永續的食品體系。來自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的Olga Kikou則分享成功推動「廢除籠養時代」的經驗:透過無數動保團體、公眾人物、關心民眾的齊心推動,該行動成為史上最受支持的動物福利倡議,共有1.4億同意票,成為歐盟公投第六高票的提案,以此促成歐盟宣布將於2027年廢除境內所有經濟動物的籠飼系統。

小結:看見我們

論壇的最後,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暨KPMG 氣候變遷與企業永續服務亞太區負責人黃正忠博士總結指出,「永續綠色」並非不可能的經濟發展,而是從農業與立法,食品與消費緊扣起來的重整工程。從雞、牛和豬的農業養飼之路,到每一條隨時間線發展的願景計劃,所見都是朝向動物保護的方向,無不引證論壇開始所言,這會是世界趨勢,而同時引領我們更體認動物的感知。

論壇結束前的公眾交流環節,多有與會者提及,在個人關懷動物的行進間,都會面對主流的相反說法,似是得不到認同的反作用力。不過,就如由「一顆蛋」開始的聯想,那並非微不足道,更非愚公移山,而是既有身先士卒的嘗試,幾年以至幾十年來來逐步走來,有尊重動物的農業營運,也有學術與政策相輔相成的結果,讓整體社會知道,動物生命也應得到尊重。

「雞先?蛋先?」已不是問題,能更進一步,以動物倫理,為牠者想像、討論,才是新的詰問,也能問到我們自身,如何才能看見、想作更有良知的動物。這個論壇做為2022年的起始,無異是人類社會面臨巨大疫情威脅下的禮物。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