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水庫淤泥 議員籲化腐朽為神奇

桃園市石門水庫每年會產生大量淤泥,由於清運費用高,在地市議員李柏坊呼籲市府重視沉澱池淤泥活化再利用,建議可發展泥雕文創產品、舉行泥塑祭,甚至牽線與鶯歌陶瓷業者合作,盼能達到資源再生。

石門水庫每年入砂量約有342萬立方公尺的淤泥,其中約有2至30萬立方公尺會進入沉澱池,靜置2、3年去除水分後送往台北港填海造陸,不過,此部分的運輸費用1立方公尺高達500元,費用的確不便宜。

至於今年總清淤目標為440萬立方公尺,北水局希望要達到「清出比進來多」的目標,為水庫爭取更多空間。

李柏坊則針對水庫淤泥去處提出建言,他特別展示以水庫淤泥創作出的陶瓷品,他說,颱風的侵襲導致每年有大量淤泥進到石門水庫,北水局需要再耗費高昂運費將淤泥運送到台北港,但淤泥並不是廢棄物,陶瓷業者可將淤泥轉化為藝術品,達到再利用的效果。

李柏坊表示,新北福隆可以舉辦沙雕季,桃園也可以在大漢溪畔公園辦理泥塑祭,展出泥雕文創產品。對此市長鄭文燦回應,石門水庫淤泥確實可再生利用,過去多以建材為主,陶瓷產品也是為良好的方向,而大漢溪沿岸有許多生態、文化及旅遊等主題,未來會研議納入泥塑活動。

北水局指出,石門水庫沉澱池內的淤泥主要都是送往台北港填海造陸,針對回收再利用也有做相關研究,多數會做成建築材料「骨材」,如淤泥混凝土、消波塊等,過去也曾和彰化磚窯廠合作,無償提供淤泥給業者燒製磚瓦,不過因淤泥運送成本高,製作出來的產品成本也會提升,為此幾乎沒有業者會主動索取,不過只要有業者有需求一定無償提供。

北水局提及,李柏坊有牽線鶯歌陶瓷業者願意將淤泥燒製成陶瓷商品,業者希望能在石門水庫沉澱池周遭找到合適地點設置工作坊,以降低淤泥的運費,過去曾公告有塊地能給民眾做淤泥再生利用但無人聞問,業者可透過公告申請程序向北水局取得土地,不過工作坊營運還涉及經發局、水務局等業務範疇,目前還在籌備申請中,只要通過相關局處審核,北水局樂觀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