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入菜.手工編織 為鹿野大原甘蔗找出路

【陳君明 台東】

位在台東縣鹿野鄉北邊的大原地區,早年因為盛產紅甘蔗而聞名,曾創下年產值2億元的風光,但隨著甘蔗食用人口減少,加上農村人口老年化,甘蔗產業所剩不多。為了重振過去的社區榮光,居民就以甘蔗為主題,研究如何把甘蔗作為飲料或料理的食材,甚至把甘蔗皮編織成提籃,要為傳統的甘蔗產業尋找第二春。

剖開百香果,倒入一些甘蔗汁,酸甜好滋味,讓種了一輩子甘蔗的83歲老農,都讚不絕口。

鹿野鄉農民 謝珍子:「(有比較好吃嗎?)有,好吃多了。」

早在民國70、80年代,鹿野鄉大原地區,包括瑞和、瑞源、瑞隆等村落,都曾經大面積種植紅甘蔗,並創下1年2億多元的產值,但風光25年的紅甘蔗產業,如今卻走入黃昏,只剩下20多公頃的甘蔗園。大原社區就和台東水保局合作,研究如何把甘蔗入菜,製作甘蔗風味便當,或把甘蔗皮拿來編織作提籃,尋找甘蔗的新產業可能。

瑞源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曾瑞惠:「(甘蔗)砍下來還有剩一截尾巴,有筍,很嫩,也很好吃,才會做成客家風味的菜餚。」

鹿野鄉長 李國強:「紅甘蔗如何做成加值產業,來跟食材怎麼做結合。」

鹿野鄉公所也表示,紅甘蔗曾讓大原居民安居樂業,也是鹿野重要的產業景觀,未來將持續研發紅甘蔗的新用途,並結合觀光,吸引外地人到大原遊玩。

「來大原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