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華董座、馬雲都以他為師!稻盛和夫為何是躺平主義剋星

「敬天愛人」——不只是精密陶瓷大廠京瓷(Kyocera)的社訓,更是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一生奉行的經營哲學。


8月24日,被尊為經營之聖的他,以90歲高齡逝世。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曾三度向他請益:「稻盛和夫令我受益匪淺。若能做到他的經營理念,必定百戰百勝。」

他白手起家創辦了京瓷、日本第二大電信KDDI前身的第二電電,兩家皆躋身全球500強。

2010年,他更以78歲高齡,秉持「利他」精神,拯救宣告破產的日本航空。沒想到,日航3年內就奇蹟復活、重新上市。

在會計觀點上,他提出「阿米巴經營」,把大公司劃分成眾多小團隊,獨立核算。之後企業風行的內部創業、小老闆制度、甚至中國家電龍頭海爾的小微組織,都是跟他取經。

他創辦的「盛和塾」在2019年解散前,共吸引全球1萬5千名塾生;至今,由台灣企業主組成的「盛心塾」仍研讀其哲學不輟。

商周邀請熟稔稻盛哲學的4位專家:全球工業電腦龍頭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台灣前3大電梯廠崇友實業總經理游本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韓志翔、元智大學管理才能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相勳,一同評點他一生如何將哲學理念落實到實務管理的關鍵。以下是精選摘要:

商周問(以下簡稱問):阿米巴經營的基礎,是將龐大的組織劃分成小團隊。為什麼要這麼做?實行需要條件嗎?

阿米巴組織廣傳全球
它講績效,更講財務透明化

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答(以下簡稱劉):阿米巴要做有幾個條件,必須在利基產業。研華目前約有55個阿米巴,每個BU(業務單位)就是針對一個利基市場。你一定要能夠區分,有幾家阿米巴。

崇友實業總經理游本立答(以下簡稱游):阿米巴在企業經營,關鍵還是「成本最小化、獲利最大化」,這也是這幾年我們毛利提升的關鍵。

製造到底是哪一個環節賺錢?沒人知道。它發揮在工廠,可以達到100%的效果。其他的部門光是揭露財務,也能擷取30%、40%的精神。

問:所以比起小團隊來說,「財務透明」更是阿米巴經營的關鍵?

劉:阿米巴很重要的一個成功要素,就是非常清楚、以及即時提供績效數據。

我們公司有一個專屬單位BP&A(經營企畫)在統計,IT(資訊)當然去把它做好。就像股價一樣,你的業績都徹底透明,就是阿米巴的精神。

元智大學管理才能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相勳答(以下簡稱吳):稻盛和夫強調,企業的本質,就是盡可能創造現金、開源節流。

其實什麼產業並不重要,而是了解本身企業的經營本質之後,自己發展出一套會計準則。例如文化產業,就要去監控每個創作者的產能與產值,有一套監控投入費用、與營收產出的記錄方式。

主張企業為員工幸福努力
看似哲學,卻是成功關鍵

問:但也有管理層反對,認為阿米巴分成小團隊,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只是加劇內部競爭而已?

劉:稻盛在20年前就清楚講,不以金錢,而是以榮耀跟績效,做為阿米巴激勵的方法。

其實阿米巴是區隔計算,但精神還是要合作。如果(依阿米巴)分紅的話,就會造成內部之間過度競爭。

游:以前有人在推動利潤中心,卻很少成功,因為各部門一直在計較得失。

但阿米巴經營,最終是為了打造一個企業的樂園。這由我們創辦人(唐松章)來說,第一是快樂的員工,第二是滿意的顧客,第三是得意的股東,第四是達到和諧的社會。但最終要打造企業的樂園,公司要賺錢,是不變的道理。

問:把經營分成小團隊,為何就能「把員工放在第一位」?

劉:(阿米巴成功要素)第二個是授權,是激發員工鬥魂的方法。因為每個員工承擔一個BU,自然會有鬥魂。

每一個BU都希望,在非常小的利基裡面成為頂尖。我們有的阿米巴已經變成世界第一,比如IPC(工業電腦)。也有很多阿米巴像醫療、智慧物流,還沒有成為頂尖,但是也在努力、專注。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韓志翔答(以下簡稱韓):(稻盛體悟到)企業經營,最終目的是要為員工的幸福來努力。

其實阿米巴是一種非常高壓的管理模式,每個單位不只是成本中心,還是利潤中心,要證明對公司的獲利有貢獻。

但它的經營模式卻是以人為本。在管理學上面可看到,員工高度參與組織的決策,受到好的對待、好的領導、好的福利,員工(對公司)會產生高度的「心理擁有感」(Psychological Ownership)。

員工會覺得自己是重要的一分子,這公司是我的,不是老闆個人的。他會以公司為榮,願意為公司做出任何的奉獻。

問:近來年輕世代多有一種「躺平」的形象,會願意為公司奉獻嗎?

吳:或許一個人沒辦法當真正的老闆,但是你在小單位裡,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也很像一個小老闆在管理自己的單位,(稻盛)認為這是組織活力的來源。

年輕世代反而會從中看到自己的價值。過去年輕人不喜歡待在某單位,唯一出路是離開公司。但他同時可以看到其他阿米巴,反而很有機會轉調。

問:稻盛和夫的哲學帶著濃厚的佛教、儒教思想,是否較適用在亞洲企業?

韓:從人力資源管理來看,西方學者談的倫理領導(Ethical leadership)、現在談的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都有很多相通之處。

稻盛一開始創業,面臨員工來抗爭。他心想,我那麼努力開發技術、貢獻社會,為何員工卻不領情?他最終體悟到,員工來工作是為了生活更好,求得更好的發展,因此修改了企業經營的優先順序。

他創造了員工物質上、精神上的幸福,員工才會願意在分派的職責之外,為公司解決困難,甚至做到世界500強。這和產業規模沒有關係,即使小規模的微型企業,也能做到。

實踐人生也能效法他:
磨練自心成為更好的靈魂

問:為何比起阿米巴經營,稻盛和夫的「利他」哲學,似乎受到更多推崇?

劉:我跟稻盛的學習,阿米巴大概占30%,其他70%是他的人生哲學,這才是我學習的更大重點。他在65歲就退休,又救日航,又創辦了盛和塾,不斷教學生。唯有這種人生目的,80歲才有力量去做這件事情。

只有心性的磨練和提升,是不會窮盡的。不窮盡,才會讓你繼續維持活力,然後愉快興奮,繼續維持力量。稻盛最厲害之處,就在這個地方。

問:但稻盛的精神,要如何在企業裡落地?

游:看起來非常簡單啊,考試都能考100分。但說真的要歷經1、2年的時間,漸漸靠讀書會,大家會達到一個共識。

假如人的思維都沒有改變,就變成小團隊在鬥爭,總體是不會進步的。

問:要如何總結稻盛和夫的理念?

劉:你們的人生目的是什麼?我的人生目的,跟稻盛一模一樣,就是 「提升心性、磨練自心,成為一個更好的靈魂,迎接未來的傳承。」如果說我的人生目標,若以金錢來衡量,我早就達到了,就不會繼續激發員工。他的道理雖是修身養性,卻也同時成功經營企業,因此值得企業界學習實踐。

更多商周文章
「安靜的辭職」暴紅後,為何激起越來越大的反彈聲浪?
昔月入50萬老闆,現在日開18小時計程車...人生沒有華麗轉折,只要活著就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