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維權 華埠恢復雙語路標

交通局將提前恢復此前被全英文路標替代的中英雙語路標,東百老匯雙語路標就是新安裝的雙語路標之一。(記者和釗宇/攝影)
交通局將提前恢復此前被全英文路標替代的中英雙語路標,東百老匯雙語路標就是新安裝的雙語路標之一。(記者和釗宇/攝影)

華埠中英雙語路標見證社區歷史,但許多被純英文路標替代,近年愈來愈少。市議員馬泰(Chris Marte)此前提案要求市交通局恢復並擴大雙語路標;馬泰和市交通局18日於華埠宣布,交通局將提前恢復此前被全英文路標替代的中英雙語路標,其中有六處當日已恢復,將繼續推動其提案,增加華埠雙語路標,並將不同語言的雙語路標推廣全市。

紐約時報此前報導,因為原路標損壞後替換成英文路標,市府1985年下令製作的至少155個中英雙語路標中,只剩101個,引起社區關注;馬泰今年5月提案,要求市交通局評估現有的雙語路標,並擴大至華埠和下東城等中文人口較多的社區,同時恢復此前被替換成純英文的雙語路標。

影音:記者和釗宇

雖然提案還未通過,但交通局提前響應,表示將恢復相關中英雙語路標,18日已有六處恢復完畢,包括且林士果廣場(Chatham Square)交東百老匯(East Broadway)、亞倫街(Allen St)交堅尼路(Canal St)、包厘街(Bowery)交地威臣街(Division St.)、披露街(Pell St.)交包厘街、勿街(Mott St)交且林士果廣場、地威臣街交市場街(Market St.)。

多明尼加裔的交通局長羅格貴茲(Ydanis Rodriguez)表示,作為紐約市首位母語非英語的交通局長,他理解移民的經歷,「人們應該看到雙語路標的價值,華裔移民應受到尊重,也讓後代了解文化根源。」

州參議員卡范納(Brian Kavanagh)、市長特別顧問兼亞裔事務總監鄭祺蓉和紐約中華公所主席曾偉康、華埠共同發展機構行政總裁陳作舟、華裔美國退伍軍人會前任主席梅本立等表達支持;當年協助社區接洽市交通局設立雙語路牌、曾在市都市規畫局擔任工程師37年的鄭向元表示,市府應該擴大雙語路標。

馬泰也表示,雖然交通局已提前行動,但他仍將繼續推動提案,因為交通局目前的權限只能恢復原有的雙語路標,若要擴大需立法依據;該提案並要求交通局須有評估報告,並建立數據庫,讓公眾可以追蹤路牌替換情況,市府應允許市議員提出新設雙語路標的要求,每個選區的市議員最多可提出新設15個雙語路標,交通局每年可在五大區每區新設250個雙語路標。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習妥協換連任?北戴河會議開得不輕鬆 通稿露玄機
三寶飯便當漲到逾15元 華人大嘆快吃不起
吊橋走一半突打開 重聽翁未聽到警鈴跌落71呎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