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面難清零成解封挑戰 常態化檢測成上海日常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上海14日電)經歷1個多月封城,上海官方終於鬆口,目標在5月中旬逐漸解封。然而即便嚴格封控,仍未達成全面社會面清零,成解封的挑戰。未來即便開放,常態化檢測將成上海人生活一環。

上海本輪的本土COVID-19疫情從4月初高峰期每日新增破2萬例,到近日每天約2000例上下,明顯趨緩。「何時解封」成了最近不少上海民眾與企業、商家關心的議題。雖然官方近日拋出在5月中旬解封的目標,但在隔離區之外仍有零星案例,「社會面清零」仍全面未實現,相關時程安排仍有懸念。

根據上海市政府官方微信公眾號「上海發布」,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吳清13日表示,目前提出的目標是,「在本月中旬實現社會面清零,屆時將實施有序放開、有限流動、有效管控、分類管理」。將按照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要求,逐步由應急處置狀態下的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向常態化防控下的高中低風險地區分類管理轉變。

在上海這波本土疫情中,陸續出現「社會面清零」、「社會面動態清零」、「社會面基本清零」等看似相類似但定義不同的詞彙,讓不少人霧裡看花,也有不少民眾反映無法得知自己所在的區域是什麼級別,有哪些權利與義務。

根據吳清13日在上海疫情防控會說明,「社會面基本清零」是以行政區為單位,區域內的社會面陽性感染者數量日趨減少、風險可控,「雖然每天仍可能有極少數陽性感染者,但如果連續3天單日新增數占區內總人口數比例小於10萬分之1,就可以認為社會面基本清零。」;如果連續三天單日新增數為零,就可以認為實現了「社會面清零」。

至於「社會面動態清零」,是指每發現一起本土疫情,就及時予以撲滅,藉由快速切斷疫情在社會面的傳播鏈,實現社會面感染者迅速清零的目標。

根據官方的說法,5月中旬有序開放的前提是「社會面清零」。然而11日通報,上海僅有8個區和浦東部分街鎮「社會面基本清零」。於此同時,雖然99%以上的感染者在閉環管控中發現,但近日隔離區外仍有零星病例,不論從什麼層面來看,均未達成「社會面清零」。

雖然仍未達成「社會面清零」目標,然而在內部商業與經濟趨緩、外部國際企業投資的雙重壓力之下,上海逐步解封是勢在必行,與此同時各種配套措施也陸續推出。

根據官方公布的資訊,目前持續在上海市內建設「15分鐘常態化核酸檢測點」,截至12日晚,已設置採樣點9900多個,其中5700多個已開放營運,目前核酸檢測能力達到每日800萬管以上。

除了頻繁的核酸檢測,以及原本就已經使用,確認是否存在接觸、染疫風險的健康碼或隨申碼外,目前管理民眾進出公共場所的「場所碼」也在常態化防控的要求之下,陸續投入使用,上海民眾出入公共場所時必須掃碼,確認相關身分資料。

據官方發布的資料,截至9日,全上海累計申領108.8萬個「場所碼」。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即便開放,為有效落實疫情防控,可能會有好長一段時間,常態化檢測與頻繁掃碼將成為上海人生活的一環。(編輯:陳沛冰)11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