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不必然要拒中國於印太門外

美國拜登總統重建印太關係起手式的美國、日本、印度、澳洲「四方安全對話」(Quad)高峰會議12日結束,正如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會後記者會所說,4國領袖就中國所造成的挑戰進行了討論,沒有人對中國存在幻想。但很有意思的是,會議不以因應中國挑戰為主題,會議公報中更未見「中國」兩個字。

淡化圍堵中國色彩

會議聚焦在新冠疫苗製造供應的強化、氣候變遷及5G通信規格等3大領域的技術合作。這3大領域是拜登施政的燃眉之急,亦是美國與日、印、澳之間較易形成合作共識的非傳統安全項目。聚焦非傳統安全項目可以避開在經濟及安全利益上互有盤算的對中戰略協調,避免拜登在Quad初登場即與日、印、澳因對華政策差異而形成外交尷尬,同時淡化Quad為針對中國進行圍堵的色彩,強調Quad旨在實現自由及開放的印太地區。

日本首相菅義偉認為,峰會將四方合作帶向新的階段,亦顯示將中國視為最大競爭對象的美國對盟國與友好國家的重視,謀求區域安定的四方合作架構將獲得強化。日本對Quad的定位符合登拜政府的想法,Quad儼然成為美、日、印、澳團結合作的象徵。

毫無疑問,Quad是拜登建構印太區域盟國關係的重要機制,期待在印太秩序及應對最大競爭對手─中國問題上採取共同行動,但在共同聲明中卻刻意迴避提到中國,而以「對事不對國」的方式,提到落實《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因應東海與南海的海洋秩序挑戰,以及促進在關鍵與新興技術上的合作。

共同聲明中透露Quad各方對中國的態度存在溫度差。相對於領頭羊美國的對中強硬,無意與中國全面對抗的日本採取「軟硬兼施」的態度,印度對牽制中國仍維持一貫的「謹慎」,不改印度獨立後的外交「不結盟」基調。峰會雖決定今後定期舉行領袖及外長對話,並成立3個工作小組,為Quad實體化的常規外交機制邁出步伐,但這幾個國家對中國莫衷一是,難以發展為圍堵中國的安全同盟,形成所謂的「亞洲版北約」,Quad仍將是一個對話平台,而非針對「某一對手」的聯盟。

拜登對Quad的定位異於前任川普,拜登雖對中國不存在「幻想」,但淡化Quad的「對抗性」及刻意敵視中國的面向,且議題非僅局限安全及政治議題,非傳統安全與技術創新亦為論壇焦點。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準備邀請歐洲、東協國家參與,以擴大Quad框架,提供更開放的對話機制,並向中國發出善意的訊號,表示Quad不是「圍堵」某方的外交結盟。

吸引中國加入是戰略智慧

其實,將目光轉向印太區域的英國亦非著眼於攜手美、日、印、澳等國對抗中國,英國外相拉布闡釋英國的「印太傾斜」政策指出,中國崛起帶來機遇也有挑戰,英國不排除加入Quad,以應對中國強勢作為帶來的挑戰與壓力,並迎合中國崛起為整個印太區域創造的發展契機。

南韓為美國在東亞另一重要盟國,但至今未參與Quad。南韓總統文在寅希望在美、中間保持動態平衡,既能經濟與安保兩全其美,在推進南、北韓和解時,也能獲得美、中雙方共同的支持。無獨有偶,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亦認為新加坡不能選邊站,美國是新加坡主要的安全合作伙伴,中國則是新加坡經濟利益的主要來源。日本在東海的安全情勢較嚴峻,但在經濟上與中國關係緊密,對中態度也十分謹慎。

拜登積極重建與盟國的信任關係,以行動證明「美國回來了」,在印太戰略上擴大Quad無可厚非,但Quad若被操作成對抗中國的框架,將阻卻其未來成員與功能的擴大。「自由與開放的印太」不必然要將中國拒於門外,何況中國缺席不會使印太更安全。如何使「自由與開放的印太」如同TPP一般,能夠吸引中國加入,是安全戰略最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