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出清共軍基金 庸人自擾

金管會證券期貨局在立法委員質詢壓力下,要求基金業者3個月內出脫59間與共軍有關的大陸企業持股。

證期局的要求不但干擾基金經理人的投資策略,影響投資人權益,並可能因而讓台灣廠商受魚池之殃,必須審慎為之。立委所謂「政府增加國防預算,國人協助大陸研發武力。」過於言重,忽視全球化產業鏈互相鑲嵌整合的現實,也缺乏兩岸安全與發展的戰略格局。

台灣廠商受池魚之殃

美國總統拜登6月時簽署行政命令,修訂禁止投資與中國軍方有關聯企業的禁令,擴大至國防及監控技術企業,從川普政府時的48間增至59間,包括航天通訊控股集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交通建設,中移動、中海油、華為、海康威視、中聯通及中芯國際等多家大型企業。拜登政府此舉是要延續川普對中政策的路線,繼續對大陸進行科技戰與金融戰。

美國政府禁止投資中國大陸軍事相關企業,是出於對中國軍民融合戰略的高度關注和警惕,特別是在生物和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中國已經具有領先優勢,美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競爭中有可能會處於不利的地位。美國有此需要,台灣並無此需要,無須畫虎不成反類犬。

大陸自「十三五規畫」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實施後,非國有單位大量參與武器裝備研發。截止至2017年,大陸軍方向民用領域轉讓2000多項國防技術專利,非國有機構參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航空母艦建設、航太任務等國家重大專案。美國智庫也指出,美國聯邦政府列出與中國軍方有聯繫的4、50家中國企業,僅僅是冰山一角。目前還有很多具有中國軍方背景的企業透過子公司、合資企業、投資控股等方式「逃避」美國國防部的追蹤。

美國對於大陸的科技戰,已對台灣科技業造成重大影響。以台灣對華為的供應鏈為例,上游包含晶圓代工廠台積電、IC設計族群的聯發科、聯詠、敦泰、神盾等,下游則有鏡頭廠大立光、組裝廠鴻海旗下富智康及PCB廠健鼎、華通、欣興等。華為占台廠供應鏈業績比重,高比例者約在2成多左右,低比例者在3%到5%左右。

台灣並未明文規定不可以投資美國所標列的59家大陸企業,如果以美國法律規定而自我設限,不但將使基金業者無所適從,也會間接影響台灣廠商的布局與收益。而且許多投資陸股的基金為連結指數的被動型基金,要抽離有軍工企業嫌疑的大型企業,其實有相當的難度。

唯美是從欠長遠規畫

立委宣稱,台灣投資者投資陸股基金是在資助大陸研發武力,未免言過其實。台灣投資陸股的規模不僅不如美國,以大陸2020年外人直接投資(FDI)1630億美元的規模而言,台灣禁止投資所謂的「共軍基金」,如同蜉蟻撼樹,不但不能改變現實,只是庸人自擾,製造矛盾。

民進黨政府對於美國政策唯命是從,而不從台灣主體出發思考台灣經濟與整體國家利益,更欠缺長遠規畫。美國對中國進行科技戰,企圖重組全球產業鏈重組,吸引科技製造業回流美國,並掌控關鍵技術。這整套戰略看似對美國有利,但推動困難,長期而言對台灣也未必有利。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在玉山科技協會20周年慶祝大會的晚宴上直言,美國重新在本土建立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是不可能的任務。他強調在自由貿易、自由市場及自由競爭的環境下,台灣半導體產業就會有競爭力。台積電如此,相信對於許多有競爭力的台灣企業也是如此,深嵌自由貿易的全球體系有利於台灣整體國家安全與利益。

要深嵌到全球經貿體系,當然不可能繞過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何況大陸還是台灣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台灣不必擔心一些小額投資者購買的基金流入所謂的軍工企業,而是要擔心窮台取代惠台成為大陸主流民意,並進一步具體化為主要政策的可能性。

兩岸關係惡化,大陸許多網民認為,台灣每年從中國大陸賺取大量貿易順差,卻向美國購買大量軍火,供養美國軍火商,壯大美國國防,情何以堪,故有「窮台」的主張。如果兩岸都從互利共生的角度出發,台灣自然不必為ECFA是否中止而惶惶終日,至於禁止投資所謂的「共軍基金」,實在其器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