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疫情自救 從兩岸民間合作開始

我撤回駐港人員後,台港、台澳與兩岸官方來往相繼中斷,恢復遙遙無期。從陸委會與總統府的回應看來,民進黨政府決心打一場焦土戰。不僅如此,美國還出面背書,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表示,美國將與台灣人民站在一起。在對抗格局下,不管疫情多嚴重,台灣多需要來自四面八方的援助,民進黨政府對於來自大陸的疫苗或援助,必定一路紅燈到底。

但政府採購疫苗,無論在數量和速度上,都遠遠落後實際的需要,雖日本、美國熱情相助,還是不夠。延長3級警戒讓疫苗需求的壓力更沉重。於今知計,人民必須自救,發揮民間力量,結合各界資源,才能盡速回復正常生活。

大多數台灣人仍保有華人認同

自救可以從開啟兩岸民間合作開始,首先須掃除心魔,化解敵意與猜忌,重建互信。台灣由於特殊的歷史命運與長期的兩岸分隔,認同感十分複雜,但是無論政治認同與社會認同為何,大多數人基於血緣與文化,仍然保有華人認同,這是不需要懷疑的。但是近年來兩岸緊張、政黨選舉操作、輿論控制與政治對教育的干預,台灣人的集體認同更複雜錯亂。

尤其是民進黨為反對國民黨,長期以來習慣並擅長仇恨動員,訴諸族群、黨派、階級、世代等差異,不惜以分裂社會為代價換取選票。許多台灣人特別是年輕人成長於「仇恨政治」與「身分政治」氛圍中,早已忘記民主政治中的尊重、寬容與妥協,政治變成部落化與法西斯化的敵我之分、黨同伐異,甘於做為特定政黨與意識形態的網軍側異。極端言論利用網路的匿名性與傳播力,獲得網民與政治勢力的讚揚與推波助瀾而被放大,影響力快速壯大。

民進黨政府滋養並操控這股力量,這股力量壯大後,卻對民進黨政府產生反噬與約制,於是有「網軍治國」之譏。「網軍治國」也意味民進黨政府越來越脫離真實的民意,偏聽偏見,一意孤行。加上全球民主政治陷入弱化與衰退,紛紛出現民粹主義與威權民主,台灣受到這股歪風影響,民主出現嚴重危機。這些年台灣政治生態的變化,讓大陸涉台學者與社會觀察人士陷入悲觀,認為台灣的民主政治與社會認同產生徹底的質變,原本美好的風景,已經人面桃花,景物全非,一去不復返。

兩岸見死不救將是民族的悲哀

由於自由行叫停與疫情阻絕,大陸意見領袖與一般民眾少有機會親身接觸台灣,理解庶民的心聲,透過媒體與網路看見的台灣,是扭曲的台灣,只會產生負面印象。大陸許多論者缺乏對台灣歷史脈絡與民主政治中言論自由的認知,對台灣言論市場百花齊放、多元豐富的立場與論點,也缺乏抽絲剝繭的識別能力,往往用簡單的敵我二分,一概而論,製造許多對立面。在民族主義情緒下,往往將少數政客與媒體的言論,看做是台灣人民的代表,原本不值一顧、一笑置之的無知言語,也被放大成引爆兩岸敵意的柴火。

大陸常常對台灣有「中國人理應如此」的預設期待,對於台灣民眾甚至藍營的作為不符合預期,會產生強烈的失落感,這種失落感也轉變成對台灣的敵意,讓外部勢力有見縫插針的機會。這種敵意即使在新冠病毒威脅下,也不能暫時放下,兩岸竟然走到見死不救、袖手旁觀的地步,可謂民族的悲哀。

事態發展至今,民進黨政府仍罔顧台灣人民的生命健康,堅持疫苗政治操作。當下之急,責怪與期待民進黨政府無濟於事。幸運的是台灣還有發展成熟的民間社會,兩岸也有綿密的經貿與社會往來,正在默默地發揮作用,相信兩岸有大智慧者必能設想出減少政治干擾的解決方案。

經歷民進黨荒腔走板的防疫政策與違反民主的威權本質,讓越來越多台灣人認清民進黨的真面目。兩岸人民絕大多數還是希望兩岸和平發展,拒絕成為政治勢力的犧牲品,兩岸交流也不會永遠中斷,大疫過後,雨過天青,兩岸新舊連結會不斷衍生,與時俱進。兩岸青年也正在用新的眼光與途徑,觀察彼此,思考未來。如果雙方增加理解與互諒,讓善意大過敵意,兩岸和平仍舊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