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辣台妹與空心蔡之間

民進黨中常會邀請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所長劉孟俊報告「2020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涵之研析」,蔡英文主席罕見地以較長篇幅,對大陸的經濟情勢和兩岸經貿關係做出判斷和評價。此事放在兩岸關係緊張、拜登上台後隨即清算川普路線的背景下,蔡主席是在釋放什麼訊號?

民進黨兩岸路線回歸務實

去年11月初民進黨中常會就曾安排類似的專題報告,邀請學者分析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影響,當時蔡總統的會後談話相當簡略。但此次談話顯然不同,主要透出兩點意涵:第一,蔡總統對大陸經濟的轉型和發展模式,基本上持不否定、不批判的態度,這和過去綠營看衰或貶低大陸經濟的基調截然不同。第二,蔡總統強調兩岸經貿連結和互動的重要性,並且更重視對大陸經濟的研究。

這是自2019年民進黨打「抗中牌」以來,蔡總統首次以正面語言表述兩岸經貿關係。再結合陸委會日前首度在疫情後,核准陸媒駐點記者輪替案、海基會前董事長田弘茂等綠營學者頻頻拋出兩岸對話的風向球、蔡政府「抗中派」官員言詞低調收斂,這些跡象都表明,民進黨政府的兩岸政策的確已經回到務實理性的路線,至少和2016、2017年執政初期相似。

但是關鍵問題在於,民進黨政府在此刻願意務實地處理兩岸關係,並非出於其主觀意願,而是外部情勢所迫。一方面,拜登上台必然修正川普暴衝式的對中策略,對台政策重回戰略模糊,樂見兩岸對話與和解,更重要的是不會再像川普政府那樣,逼迫台灣充當美中經濟「脫勾斷鏈」的前線打手。另一方面,大陸自身因防疫得力而迅速實現經濟復甦,疫後全球經濟對大陸的依賴性不降反增,台灣對大陸投資額、兩岸經貿總額亦續創新高。

在兩岸關係上,一邊是民進黨意識型態的限制,一邊是大陸毫不妥協的促統壓力,蔡總統只願意避免衝突、維持穩定,並沒有主動尋求與大陸積極合作、改善兩岸關係的動力。過去,民進黨政府得益於川普抗中、美中貿易戰與「香港牌」等外部因素加持,「辣台妹」才變得夠嗆夠猛、順風順水,並轉化為2020大選的制勝因素。但形勢比人強,一旦外部環境劇變,「辣」味不再,「空心蔡」的味道就回來了。

蔡總統此次在民進黨中常會上對兩岸關係的談話,的確嘗試做出一些積極正面的表述,但細看談話內容還是雲裡霧裡,雖用很多理論、學術語言包裝,卻欠缺實質內涵。例如,對於大陸經濟和兩岸經貿前景,蔡總統多次用「要觀察」或「要重視」等非常模糊、缺乏指導性的措辭。再如,蔡總統稱兩岸經濟關係現在是「變動期」,還說因為民進黨政府修正了經濟發展策略,所以兩岸關係也在經濟關係上發生改變,同樣語焉不詳、不知所云。

中美台形成經濟互利循環

或許蔡總統要表達的意思是:馬英九時期的「政治親中」是因為「經濟傾中」,民進黨為了根本上擺脫「政治親中」,就必須要從改變兩岸經濟關係體質入手,因而推動台商回流、削弱對大陸經濟依賴、尋求與美、日形成高端產業鏈共同體。上述路線在川普任內得到美方大力支持,看到「勝利曙光」,但大陸經濟並未被貿易戰和疫情擊垮,拜登上任後又要穩定美中關係,台灣擺脫「經濟傾中」的策略不得不進入了「變動期」。

這也是為什麼,蔡總統要強調「變動期」的重要原則是「經濟效益最大、風險最低」。換言之,未來蔡政府或重新加強和穩定兩岸經貿連結,同時要小心翼翼避免「經濟傾中」,但事實證明,這樣的路線是難以永續的,只會讓台灣躊躇、徘徊在區域經貿整合的大潮之外,注定被「空心蔡」再耗費數年而一事無成。

進入拜登時代,台灣高科技產業尤其晶片製造已成為全球戰略性產業,中美台三邊完全有機會形成一個互利的經濟循環。若不做「空心蔡」,就從推動兩岸經貿正向發展開始,既然ECFA因兩岸共同的善意得以維持,蔡政府應主動表達以ECFA為基礎推動台灣加入RCEP,爭取兩岸經貿對話,同時亦做好拜登政府激活TPP的準備,與美方保持充分溝通。台灣自始至終不能忘記自己經貿立國、科技立國的本

位,美中關係回暖,蔡總統更應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