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全球經濟巨變下 台灣應有的危機意識

巨變中的全球經濟,台灣不能忽略的是相對風險的增加,包括持續的俄烏戰爭、美中貿易戰、受到拖累的進出口需求、消費度的趨緩及個人投資能力的停滯等諸多不確定因素。對企業而言,除了將是造成可能的折損點之外,部分出口業也將承受一定的壓力,至於已受到貿易衝突的產業而言,更需審慎因應背後隱藏的負面影響。

台股即將迎來虎年封關,封關前或許還有挑戰萬五關卡的機會,但市場分析師仍提醒,投資人在年前的風險考量下,切勿一昧追高,尤其在農曆春節連假期間,還是有可能面臨市場相關的考驗,即使以過去的經驗,封關有可能收紅,但持股比重仍宜適可而止。

全球產業經濟快速巨變,美中兩大經濟體未來將在半導體資源上展開更劇烈的爭奪,誰能掌握供應鏈,誰便能掌握未來科技關鍵點上的強權。美國在這場晶片戰中,目前雖尚占上風,且正有重塑全球經濟之勢,但也別忘了,現在美國有其優勢沒錯,但隨著時間演變,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在不斷追趕下,也將一一成型,最後甚至得以自給自足,尤其在中國大陸科技成熟度持續演進的情況下,未來數年的美中晶片戰,在台積電赴美設廠後,只會持續升溫,不會稍有停歇的一刻。

為抑制全球通膨,美國聯準會已積極採取行動使經濟成長放緩,在利率決策會議上,傾向下一次升息一碼,以讓貨幣政策逐漸調回正常化。值得注意的是,通膨降溫將致美元轉弱,台幣轉而增強,這時將有利導引資金流入,外資在台股操作上若持偏多的格局,選擇權操作將迅速轉多,偏空外資在快速回補空單的同時,整體外資無論短、長線皆可能同步轉多,以利指數反彈走高。

美中貿易戰後,跨國企業為分散風險,已考慮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轉移設廠,尤其大陸因疫情採取嚴格封控措施後,企業危機意識升高,加上疫情期間半導體供應鏈出現的不穩定,使台灣IC大廠成為美國供應鏈自主化策略上的選擇對象,並與上下游生產國結盟,以抵制甚至封鎖中國大陸相關產業的競爭。二○二三年的全球經濟,除了延續二○二二年下半年的疲弱態勢外,地緣政治、金融變化、氣候異常及全球供應鏈型態轉變等因素影響,未來全球經濟走勢仍將持續牽動。

目前市場預估,二○二三年全球貿易年增率將有下滑的可能,擴增力道呈現疲軟外,台灣出口成長幅度也恐將趨緩,儘管我半導體高階產能在邊境管制大幅鬆綁下,出口動能可望延續,但包括俄烏戰爭等不確定性因素仍牽動全球政局,加上台海局勢的緊張,仍將進一步影響台灣進出口貿易及相關投資的表現。

全球通膨持續影響下,除對國內內需市場造成相當衝擊外,也直接牽動台灣今年的整體經濟表現。產業對二○二三年市場的評估,目前若用「幾家歡樂幾家愁」來形容,其實並不為過,只是如何在危機中提振景氣,除了是政府在二○二三年必須面對的挑戰,更是執政者在政權保衛戰的同時,如何讓人民更「有感」的另一重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