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焦慮的台灣 何以指引下一代的未來?

二○二一即將進入尾聲,一年來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教育等,仍是台灣在疫情下必須面對的課題。政治的紛爭、經濟的失衡、社會的暴戾、教育的茫然,在一個走向不定的時代,下一代的未來恐將承載更沈重的不確定感。

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是下一代擺脫不了的問題,全球如此,台灣亦然,過去有人直指活在現在的台灣,實在看不到未來,這話聽來令人喪氣,但如果從近年台灣的發展來看,包括上述這幾項課題,何嘗不是進入二○二二後,上下世代仍須必修的學分。

多年來台灣政治內耗引起的紛爭,曾讓台灣的競爭力一度受到嚴重衝擊,過去的歷史悲情,也曾讓台灣一度佈滿哀愁與仇恨,舊世代的凋零與新生代的崛起,現在的台灣已面臨世代交換,不論政治的對立與歷史的糾葛,都應該記取教訓,開創世代新的一頁。

新世代的現在與未來,除了對生涯發展感到苦悶,也對升學之路感到焦慮,例如新課綱上路後,最近所謂的「學習歷程」已成熱門話題,甚至也出現學習歷程製作攻略的講座,全國知名學科講師共聚一堂,為解析新課綱學習歷程各個面向而戰,希望學生與家長能掌握學科新趨勢,但所謂的學習歷程,不僅學生一片茫然,老師也搞得一頭霧水,不知從何下手。

教育的改革,是用國家力量讓整體教育回到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新課綱初衷也是為回到以學生為中心的升學安排,期待孩子學習成功,而非以單一方式決定未來,但課綱的一改再改,卻讓備審資料成為另一種沈重的壓力,對教育改革的成效,恐又將是另一項嚴峻的考驗。

台灣新世代的未來,除了在網路、手機、社群媒體等數位革命中徹底改變外,是否也能在面對人與人溝通上表現自然,在全球數位競爭下多一點知識的累積,少一點政治或酸民的仇視,相對台灣的社會能否從過去政治枷鎖中解脫,規劃出更具實質且長遠的政策,除了國際經貿與兩岸關係需有一套解決方案外,還需安定的環境與會做事的政府,人民對未來才能充滿期待,下一代才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