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疫情期間籲政府開闢民眾銷售產品據點活絡經濟

國內COVID―19確診數字不斷攀升,許多民眾擔心群聚染疫,紛紛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消費、聚餐或與親友聚會頻遇,連帶使部分店家生意慘澹,部分商家營業額大不如前,加上無法繼續負擔高額店租,直接宣布暫停營業,或直接退租,加上物價上漲,種種現象都看出經濟情況與人民生活實有待改善。

目前全球COVID―19疫情尚未趨緩,臺灣確診數更是屢創新高,加以俄烏戰爭供應鏈不暢,許多原物料缺乏,連鎖反應下,許多民生物資上漲,基層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此時建議政府除研議推動紓困或振興外,建議選擇公家廳舍或適合的閒置戶外空間,搭設能防曬或防雨的棚子,再以較附近市場價格便宜的租金,承租給本身有好廚藝或物超所值的商品,卻租不起店面的有心創業民眾,鼓勵承租者於家中烹煮食品,或將商品包裝完成後,再送至這些攤位,讓民眾在網路訂購後,於現場取貨,或於現場直接販售,至於保持怎樣的攤位距離,政府也可示範給民間參考。

再者,為平抑物價,建議由政府把關,讓想承租攤位者,既已以節省昂貴的店租,以他們願意販售「較市場價格更便宜的商品」為優先,舉例來說目前市面上所販售的便當,至少一個八、九十元,甚至動輒逾百元,假如業者願意採取薄利多銷策略,自行準備菜色,販售一個約五、六十元的便當,兼顧物超所值的菜色,抑或農民或家庭主婦自種的蔬果,價格較一般蔬果行或市場更便宜的價格,類似這樣的「良心業者」,由政府提供戶外地點,提供銷售據點,如此既可解決店租高漲,也可鼓勵「良心業者」將價格回饋給消費者,而攤位設於戶外通風處,又可達到防疫效果,可謂一舉數得。

新冠疫情已持續二、三年,日前民間常流傳一句話「疫情還沒有讓人病死,搞不好就先餓死」。

政府之前只想到用幾倍券進行紓困,卻未考慮到許多民眾在此一時機仍想要靠自己的能力走出生活的困境,負擔自己的生活,此時若政府能釋出閒置戶外空間,以便宜租金提供給民眾當作銷售據點,再由政府負責審核適合的小資族,如此政府一方面有租金收入,可投入相關公共建設,打造更多適合小資族的創業平台,另一方面在防疫之餘,也可讓這些民眾,不需花大筆資金,就可做點小生意,當地的消費者,還就近購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更具有平抑物價的效益,形成一個善的循環,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