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迎全球供應鏈變化新挑戰

疫情趨緩後,全球景氣預期將有逐步回溫的可能,其中全球供應鏈的轉變也將出現若干變化。由於近年部分台商已將一部分產能逐漸自中國大陸轉移至東南亞或南亞,除了分散供應鏈的風險,更是對中國大陸未來在政治及經濟上的變化萌生憂慮,這項攸關整體外貿經濟模式的轉型,將是台灣面對全球經貿上,必須進行長遠規劃及擬訂新策略不可輕忽的一大重點。

中國海關總署近期公布的最新數據當中,今年十月出口額較去年同期下降了○·三%,進口也下降○·七%,創下了自二○二○年八月以來的首次負成長,並遠低於市場的預期。

由中國大陸的進出口表現來看,不難看出與大陸近年疫情防控限制有相當大的關係,十月進出口雙雙下滑,是二年來第一次呈現的負成長,雖感震撼但也不意外,對於大陸未來經濟復甦的速度及可能性,自然面臨不小挑戰。

若論全球兩大經濟體,美中之間自是影響世界經濟的重中之重,對於十月出口表現欠佳,全球的外需放緩也是一大因素,儘管近期人民幣貶值,但對出口幫助不大,而進口方面雖與大宗物品價格有關,但也反映出內需的不振。

在中國整體需求仍顯現疲軟的同時,製造業的壓力自然升高,加上持續性的疫情防控限制,以及房地產疲軟與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對中國大陸未來的經濟復甦,自將形成一股不小的阻礙。

原本十月應是全球經貿旺季,不料諸多因素讓旺季旺不起來,目前來看,全球景氣到明年都是一大挑戰,其中主要是因歐美持續升息導致市場緊縮,而台灣有很多的最終產品是走歐美國家。出口下滑的另一大原因,就是疫情打亂了供應鏈,許多台商大廠因大陸的清零防疫措施受到影響。儘管供應鏈會隨市場的變化有所調整轉移,但衝擊畢竟還在。

過去的美中貿易戰,使部分台灣廠商因而受益,但也因美中雙方曾傳出同意分階段取消懲罰性關稅的同時,美方又突然出面否認,讓美中貿易再生波瀾陷入陰霾,雙方的關稅之戰,成為一場政治角力戰,美方也認為要避免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必須讓貿易戰休兵。

兩岸貿易緊密,加上美中未來不論在政治或經濟上的變化,都可能牽動全球政局敏感神經,對台灣的影響自然不容小覷,而全球供應鏈外貿將出現的大轉變,除已成為產業持續的熱門話題,政府也應作好準備,迎接供應鏈轉型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