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的大麻煩

工商時報【陳穎芃】 ■以色列近年來新創科技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以色列人凡事求快又不擅長行銷的缺點,卻讓新創企業難以壯大規模。 ■We in Israel are very good at being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od chain. We can do the technology, but we are not so good at the marketing part. 位處戰亂之地又缺乏天然資源的以色列,近年來靠著科技創業在國際間嶄露頭角,甚至快要成為在美上市科技公司最多的國家。目前在美國那斯達克股市交易的以色列科技公司共有58家,僅次於中港台三地加總起來的155家。 目前以色列國內活躍的新創科技公司有近5,000家,類別涵蓋網路應用、電腦硬體、潔淨能源、醫療裝置及國防等領域。但看似生氣勃勃的科技業卻擺脫不了多年的難題,那就是新創公司往往難以壯大規模,反而淪為大型跨國企業的併購對象。 少了遠見 難成大器 2009年出版《新創企業之國:以色列經濟奇蹟的啟示》的作者辛格(Saul Singer)接受MarketWatch網站專訪時表示:「為何我們只擅長經營新創企業而非大型企業?其中一大原因就是,以色列人缺乏耐心與長遠計畫,且企業缺乏階級制度也鮮少鑽研管理、銷售之道。這些都是新創企業不太需要操心的事,卻也是以色列企業無法成大器的原因。」 以色列多年來確實造就了不少站上國際舞台的大企業,例如市值約120億美元的資安服務業者Check Point、市值約50億美元的通訊科技業者Amdocs,以及市值超過380億美元且市場遍及60國的學名藥大廠Teva。 以色列深具名望的科技創業家法迪(Yossi Vardi)也表示:「我們人口有700萬人,卻能創造7,000萬人的聲勢。」當年他因參與ICQ即時通訊軟體研發而成名,此後接連投資了60幾家新創科技公司,但這些公司最後多成為思科、微軟等大廠的旗下事業。 他認為,以色列人向來不擅長行銷,因此新創企業寧願選擇被跨國企業收購,以便就近利用大企業既有的市場資源、管理知識與財務後盾。在香港經營創投基金投資以色列新創企業的偉斯(Ben Weiss)也認為,像Check Point和Teva這樣的成功案例仍在少數。 偉斯表示,以色列因位處戰亂之地、未來充滿變數,所以人民凡事講求快速簡便,連同經商之道也是如此,所以創業家在事業陷入瓶頸時很快就選擇輕鬆的方法解套。況且,以色列新創企業難以持久已是長年現象,因此後起的創業家也不寄望自己能成為特例。 但創投業者Index Venture合夥人克萊(Saul Klein)樂觀表示,近來以色列「有越來越多企業具備創造數10億美元市值的實力」,其中包括線上出版平台Wix及應用程式經銷網路營運商Conduit。 Wix提供的免費網站架設系統已經讓用戶建立了1,300萬個網站,而透過Conduit發布應用程式的客戶也多達26萬家。TechCrunch網站報導,Wix已募得6,000萬美元資金,Conduit也募得約1,100萬美元。 新血投入 作風翻新 儘管兩家公司事業規模仍算是起步階段,但Conduit執行長席洛(Ronen Shilo)表示公司一心追求成長,不會輕易考慮出售。他也表示,以色列新創企業是因為表現出色才會在壯大前就被大企業看上,況且以色列還是個年輕的國家,所以該「過幾年再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