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農業進行式 大數據植物工廠

糧食短缺,主要的罪魁禍首是氣候變遷和俄烏戰爭,但總不能因此就不吃,路不轉人轉,為了緩解糧食減少的問題,農業技術開始創新。首先是「植物工廠」,利用LED燈模擬陽光,搭配垂直整合的方式,能在免於擔心病蟲害的情況下,讓種植空間多出10倍;再來是「大數據智慧農具」,把農務數位化,使農民能更精準地掌握每塊農地的產量與口感變化,進而幫助增加農作物產量。這些創新技術,有望為農業帶來新希望。

沒有豔陽高照,沒有耕作田地,青菜在室內卻能長得又大又好,這裡是「植物工廠」,也是農業技術的創新。

「植物工廠」的運作,主要有三大流程,第一個步驟是播種。

第二個步驟是生長,生長過程包含,在小型苗圃架上發芽,再移栽到大型托盤上,並採多層式立體化栽培。

最後一個步驟則是收成,藉由自動化運輸系統,達到有效率地管理和收成。

其實許多國家已經透過這種方式,往自給自足的方向前進,例如,新加坡有90%的糧食都是海外進口,但當地政府訂下目標,要在8年內達成30%自給自足,主要經由「植物工廠」產出。同樣的模式,在日本、泰國也可見到。

儘管經營一間工廠的成本高昂,預計全球植物工廠的規模,將從2018年的14.8億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216億美元。

農業技術的改革,還不只這樣,日本推出大數據智慧農具,把農務數位化。

使用大數據智慧農具,不僅能立即掌握每座農場的產量與口感變化,還能將這些資訊用在施肥計畫與土壤改良,日本新潟地區就因這樣,農作物產量在3年內增加15%效益。不過,這項科技除了設備昂貴,還有一點讓農民擔憂。

雖然農業改革仍不完善,不同的創新技術,卻逐漸為農創打開新格局。

RTV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貨幣寬鬆政策日本堅定不移 景氣指數連兩季惡化
小賈斯汀右半臉癱皮蛇上身 立即取消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