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太空產業起飛 打造台版NASA

【時報-台北電】科技部長吳政忠20日在國家太空中心成立30周年慶祝活動上表示,未來從地表到2,000公里的太空,都跟民眾生活息息相關,下個30年「新藍天」有很多機會挖掘,未來新的太空網通產業,台灣不會缺席,有更多發展商機。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則具體指出,太空中心2022年中有望成為行政法人,規劃擴建新大樓,地點優先落腳新竹,期望五年內能將台灣打造為新興太空領域重要的一員。

為慶祝成立30周年,中心並舉辦「福爾摩沙 飛向太空」新書發表會,科技部邀請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友達光電董事長彭?浪、鴻海等企業代表與會,象徵產官學共同推動台灣的太空產業發展。

吳政忠強調,太空產業就是台灣資通訊產業、機械產業、半導體產業的集結,未來飛向太空是重要新興產業,台灣過去30年在打基礎,從2022年開始到2030年、2040年將邁向新紀元,以前是佈建大型衛星,以軍事為主,未來會有好幾萬枚低軌通訊衛星在天上,和生活結合在一起。

他指出,過去大家要尋找新藍海,未來「新藍天」機會更多,在Space X 公司的星鏈計畫後,還有好幾家公司要投入低軌衛星計畫,未來將有好幾萬顆低軌衛星在天上跑,從500公里到2,000公里高空看地球,景觀會完全不一樣,新的視角就會帶來新的機會。他認為,太空產業不會只有火箭和衛星,還會有很多新創公司參與,5G也可和6G協作,讓地面和太空連成一個緊密的通訊網。

吳宗信則說,發展太空計畫除初步的太空基礎設施,更要建立本土太空技術能量,例如小型衛星、探空火箭、衛星操控與衛星影像處理等。

5月立法院通過太空發展法,將太空中心升格為行政法人,直屬於科技部,將推動太空基礎建設、太空產業鏈發展。而太空中心升格為行政法人的設置條例,預計本會期可以三讀通過,2022年中有望成立,讓國家太空中心有更大的能量來推動太空政策。至於太空中心未來法人化之後,是否比照美國NASA更名為「國家太空總署」,則仍待各方討論。

吳宗信認為,行政法人預算有望提升,目前太空中心一年預算不到30億元,他期許能爭取雙倍甚至3倍預算。以南韓為例,其太空中心一年預算160億元,是台灣五倍以上,且未來10年將投入5,000億元發展。台灣目前已進入第三期太空計畫,將於10年內投入251億元,發展太空技術與產業。(新聞來源:工商時報─彭(女韋)琳/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