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症候群3症狀!甩銀髮族憂鬱,正向思考3錦囊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加上少子化的衝擊,許多年長者都會面臨「空巢症候群」的困擾。醫師表示,每逢年節之後,就診患者有大幅增多趨勢,其中最明顯的症狀為憂鬱、焦慮與失眠,甚至容易產生自殺念頭,民眾千萬別輕忽。

醫師王慧懿(左)指出,空巢症候群最明顯的症狀為憂鬱、焦慮與失眠。(圖片提供/台北慈濟醫院)
醫師王慧懿(左)指出,空巢症候群最明顯的症狀為憂鬱、焦慮與失眠。(圖片提供/台北慈濟醫院)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王慧懿指出,「空巢症候群(Empty Nest Syndrome)」是指父母因子女長大成人離開家而感到悲哀孤單,由於不用再照顧孩子,父母覺得自己的價值降低,因而形成各種情緒問題。

空巢症候群 憂鬱情緒多

常見症狀包括:孤獨、悲觀、提不起勁、失眠、頭痛、全身痠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胸悶、喘不過氣等;雖然有些人會在一段時間內慢慢走出來,心情慢慢復原;但也有人未及時跳脫,而漸漸引發憂鬱症或其他更嚴重的生理疾病。

特別是單親家庭或是更年期婦女,如父母和兒女感情緊密,或父母個性較容易擔心,當孩子離開家時,感受到的空巢感就愈明顯;另外,台灣隔代教養家庭普遍,年長的阿公、阿嬤經歷2次空巢期,1次來自兒女、1次來自孫子,都很容易產生空巢情緒。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加上少子化的衝擊,許多年長者都會面臨「空巢症候群」的困擾。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加上少子化的衝擊,許多年長者都會面臨「空巢症候群」的困擾。

王慧懿醫師分享案例指出,日前門診曾收治1名70歲的陳姓阿嬤,因憂鬱情緒,加上胸痛、喘不過氣送醫急診,經過多項檢查,仍找不出原因,後仔細問診,發現患者因子女不在身邊,產生身心「失落感」,導致「空巢症候群」產生。

身心調適 正向態度面對

在臨床上,「空巢綜合症」較嚴重者,醫師會給予藥物或諮商,輕微者則建議調整生活作息緩解症狀。一旦發現自己可能有「空巢症候群」的情況時,可試著用正向態度面對,以下王慧懿醫師提供3項改善「空巢綜合症」的建議:

1.回歸正常作息:正常的作息,可讓老年人平穩心情,淡化節日氛圍,走出「空巢」陰影。

2.培養興趣:透過參與登山、旅遊、繪畫或攝影等各類有興趣的活動,轉移對年節後寂寞感的注意力,還可以結交許多同好朋友,增加生活多元與豐富性。

3.彼此多關懷:現在科技發達,電話、視訊都相當方便,父母與兒女間要常常主動打電話,或透過視訊傳達關懷。

醫師最後提醒,身為兒女者,要多留意父母的各種身心變化,一旦發現父母有上述症狀,切勿以一句「您想太多」塘塞帶過,要多付出關心,讓父母感受到愛與溫暖。症狀嚴重時,務必帶父母找專業醫師診治,以免因症狀延誤而衍生出更嚴重的疾病。保持正常作息、培養興趣,老人們可以遠離「空巢綜合症」症狀,當個快樂銀髮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