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百年時空之旅 尋遍記憶中的北投公園

臺北第一座公園是圓山公園,第二座公園是新公園(現稱為228公園),那臺北第三座公園是哪裡?答案是1913年興建的北投公園,面積約3.98公頃!她也是臺灣第一座溫泉公園。

北投一號公園位於捷運新北投站對面,內有濃厚硫磺味的北投溪貫穿全公園,也有大眾熟知的臺北市立圖書館,日據時代留下的三級古蹟,現名為北投溫泉博物館(前身為北投公共浴場),還有北投公園露天溫泉浴池,一代草聖于右任先生提名的「梅庭」歷史建物(現為梅庭遊客中心);及1998年正式定名的「北投石造拱橋」紀念性建築,據說是臺北廳長井村大吉任內興建。

北投公園興建目的是1913年時,臺灣總督為了迎接日本皇太子裕仁,而將瀧湯浴場改建為北投溫泉公共浴場,浴池外觀為英國維多利亞式樣的洋風建築,浴場周圍則闢建公園。日據時期興建的新北投鐵路(現在是新北投捷運路線),也是為了方便運送旅客來北投溫泉泡湯。

公園入口處有一圓形噴水池,每日整點時間噴水, 經過多次改造,越來越美麗,也再次成為北投公園亮點。

另有一處雁鴨噴水池在公園中央,日據時期,北投自來水道完成時,在新北投谷地闢建防災水池,也建了雁鴨噴水池,這個水池和銅製雁鴨噴水口是許多北投人共同的回憶,後來噴水口不見了,直到2013年臺北市政府復刻重製雁鴨噴泉頭,重現北投人回憶中的場景。

第三座噴水池是一座日式噴泉水池,位於圖書館前,是許多電影取景首選之處,電影「向左走 向右走」就曾在此處取景。

臺灣水池中睡蓮密布,夏天,此處盛開睡蓮,由於水池外形像「臺灣」,北投人都稱她為「臺灣池」。

北投公園露天溫泉浴池是臺北市政府為了讓遊客重新感受當年公共浴場泡湯的感受而興建,於1999年開放使用,時為千禧年,故稱「千禧湯」,共有6座大眾池,水溫依地是由高至低,各地湯客皆慕名其青磺泉且收費平價而來,青磺泉俗稱美人湯,水色呈黃白色,據說可改善肌肉痠痛及慢性皮膚病,全世界只有北投和日本玉川有此泉水。

梅庭是建於1930年的民宅,曾經是一代草聖于右任先生的避暑房子,上層採用日式建築木構造古樸雅緻,下層防空避難室採鋼筋混凝土造,混搭風格,卻毫無違和感,日式庭院更是療癒,令人放鬆。

北投一號公園旁有座北投234號公園,名叫「天狗庵公園」,「天狗庵」曾經是北投第一家溫泉旅館,現在只剩兩根石柱及數階石階遺址。

日治時期為發展新北投地區溫泉觀光產業,興建新北投支線。於1019年設置「新北投乘降場」後改稱為「新北投驛」,新北投地名由此而生。新北投車站為北淡線甚至是臺北市僅存的百年車站,1988年因北淡線停駛而走入歷史,並將站體拆遷至彰化台灣民俗村,歷經波折才從彰化搬回北投,地點就在原址附近的七星公園(位於光明路、中山路交叉口,面積約1.2公頃)內,並於2017年4月重組完成,並再次對外開放。七星公園內設有手湯,為北投天然湧泉,泉質屬於「青磺泉」,內含珍稀少有的珍貴鐳元素。

北投一號公園旁邊有一座北投二號公園,名叫北投兒童公園,興建於1916年,內有一座擁有百年的磨石子溜滑梯,是北投人兒時回憶,臺北市政府在109年重新整修,讓兒時歡樂回憶再降臨北投。

北投公園為臺北市百年老公園,他見證了一場場豐富的歷史老故事,不妨趁著假日,安排一場愜意的知性之旅,讓北投公園及周邊景點引領著旅人的心靈,穿越行旅於時光隧道中吧。

更多新聞推薦

聲援黎智英 蔡英文:被羞辱的是香港自由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