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赤崁樓

母親是臺南人。

幼時隨她返鄉,多在拜訪親戚,府前路姨丈家、西門路外婆外公家,那些充滿愛的凝視之處,是我最入心的遊走點。

偶爾,在水仙宮市場擺攤的阿姨姨丈得空,會開車拎我們出遊,造訪他們與母親共同記憶裡的美味。於是,我的臺南走逛地圖,又標記上西門圓環阿堂鹹粥、國華街阿松割包等,還有母親念念不忘的圓環頂菜粽。滋味裏我初識臺南,模糊感受著母親的鄉愁。

當時間沖淡記憶,故人一一逝去,母親的回鄉之旅慢慢蒙上惆悵。遠嫁離島歲月已超越居住臺南時光,她,有時尋不著自己的臺南魂。於是,我與妹妹開始輪流帶她走踏臺南大街小巷,重遊她曾熟悉的孔廟、天后宮等。有時趕流行,造訪新興文創點,那些源於過往卻孕育新元素的所在,藍晒圖、林百貨、神農街、蝸牛巷、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在臺南的新舊之間穿梭,尋找觸動母親與故里情感的連結按鈕。她偶現笑容,我們也更接近臺南,卻仍覺得,未能觸及她心底雲深不知處的失落。

直到那夜,我與她走進一場穿越劇。

那是首次陪同母親夜遊赤崁樓,現場正舉辦音樂沙龍,古箏樂音迴旋。燈光烘托下,歷經荷治、明鄭、清領、日治到民國的建築昂然而立,散發歷史氛圍。現場聽眾或坐或站,有外來客,但更多的卻像是隨意從家中走來樹下納涼的居民,衣著輕鬆,甚至輕搖小扇,認真聽的,站遠處話家常的,都隨興,不見國家音樂廳的嚴肅,只有生活裏的自然而然。

「這是我熟悉的臺南啊,藝術、歷史不在遠方,而是真實貼近生活。」母親說,眼閃著光。赤崁樓夜色,想是勾動她的心緒了。

她說起從前。母校成功國小就在赤崁樓旁,赤崁樓承載臺南三百多年記憶,也是臺灣歷史縮影,相關事蹟她自小耳熟能詳,現在信手拈來就有好故事:「傳說普羅民遮城有處深井,能直通安平熱蘭遮城呢……。」

赤崁樓之於母親不僅是傳奇,還是真實生活場域。「從前赤崁樓旁有條占卜街,我好多同學住那。石精臼市場有黑白切、炒鱔魚等代表臺南風味小吃,也有我手拉媽媽逛市場的美好。再過去是孔廟,我與同學下課後常去等蘋婆樹掉果子。祀典武廟是臺灣關帝廟之首,主祀關聖帝君,也是你二表姊最虔誠的信仰……。這些地方都有我的回憶,充滿人情。」

那夜,母親記起她與臺南的共同呼吸,我也再次看見她身上屬於臺南人的氣質、底蘊與驕傲。隨之,我穿越她的童年、府城韶光、臺灣初始,那些,曾與我血脈相連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