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西亞素人新總統

工商時報【鍾志恆】 法學家薩伊德壓倒性贏得突尼西亞10月總統大選,成為阿拉伯之春運動中,唯一能讓民主抬頭的北非國家。 ■A legal scholar overwhelmingly won Tunisia's presidential election, as the North African country consolidates its position as the only democracy to emerge from the tumult of the Arab Spring. 位於北非的突尼西亞10月中舉行第二輪總統投票,結果由政治素人法學家薩伊德(Kais Saied)以壓倒性得票率,成為阿拉伯之春後第二位民選總統。突尼西亞是阿拉伯之春的源頭並引發北非的革命浪潮,但最終民主也只有在這裡萌芽。 逾七成得票率 61歲的薩伊德在第二輪投票裡取得72.71%選票,打敗財雄勢大的媒體大亨卡魯伊(Nabil Karoui)。 薩伊德一直呼籲大家要繼續突尼西亞革命的民主精神,別讓國家的權力集中,不要再走專制舊路。卡魯伊則涉及包括洗錢和逃稅等多項指控。投票結果顯示出民眾渴求一個民主國家與公義政府。 薩伊德在投票日當天的出口民調顯示自己得勝後即公開說:「現在正要翻開歷史性的新頁。」 阿拉伯之春的源頭 阿拉伯之春源自2010年12月一名26歲年輕人迫於生計做小販,卻遭受警察粗暴對待而自焚抗議。他最終不治身亡,激發早已對經濟和政治不滿的突尼西亞民眾怒火,後來民眾與軍警衝突不斷擴大。 動亂令突尼西亞前獨裁總統阿里(Zine El Abidine Ben Ali)倒台,爭取民主的革命浪潮席捲北非的阿拉伯世界。 但這場造成逾100萬人死亡的阿拉伯世界革命,最終卻令敘利亞、葉門和利比亞陷入內戰,埃及軍方奪權而回到獨裁統治。 由於民主得來不易,今年突尼西亞總統大選裡,選民拒絕投票給任何代表目前政府與主要政黨候選人,反映民眾對經濟停滯不前、政治與經濟改革毫無進展而感到極大不滿,這是薩伊德能取得民眾壓倒性支持的重要原因。 雖然薩伊德是立場保守的伊斯蘭教主義者,過去有許多反同性戀的言論,但仍得到大多數人支持他,尤其在社群媒體和年輕族群之間有龐大支持者。 期待愈高 壓力愈大 根據研調機構Sigma Conseil在第二輪投票後所做出口民調,在18歲到25歲之間的選民裡,高達九成支持薩伊德。但民眾期待愈高,薩伊德上台要處理各種難以解決的問題壓力就愈大。 目前突尼西亞失業率高達15%,通膨率6.8%,公共債務居高不下,外界認為必須進行經濟改革才能根治問題。而且要振興當地觀光業,就必須先解決三不五時就發生極端主義者的暴力事件。 但各種勢力龐大的利益集團聯手反對經濟改革。若薩伊德要吸引外資前來以促進經濟繁榮,就必須著手改革來贏得外界的信心。 薩伊德在總統大選裡,得到立場溫和的伊斯蘭復興運動黨(Ennahdha)的支持。該黨在10月國會大選裡,在217個議席裡取得52席,雖然沒有過半席位,但仍然是國會裡的最大黨。 儘管外界認為薩伊德與該黨聯手,可望能合作推動改革,但薩伊德已表明自己政治中立,強調這輩子都不會加入任何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