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外長訪印度 連結歐洲和印太區域安全合作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27日專電)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近日訪問印度會晤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及外長蘇杰生,談及俄羅斯與中國構成的區域安全威脅,及在軍事、外交和經貿領域減少與俄國合作的重要性。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今天也向立陶宛媒體證實,繼台灣去年設立代表處、澳洲預定今年開設經貿辦事處,印度也將在立國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設立大使館。

2020年12月上任的立陶宛政府致力拓展、深化與印太區域的關係,除了在澳洲、南韓和新加坡新設大使館,在台灣的經貿辦事處也可望於今年揭牌。

立陶宛與俄羅斯、白俄羅斯接壤,曾被蘇聯占領約50年,對莫斯科的帝國野心一向十分警覺。俄羅斯2月全面侵略烏克蘭,證明立陶宛長期以來對歐美盟友的示警有「先見之明」。

隨著立陶宛在支援烏克蘭、反制俄羅斯,甚至支持台灣、對抗北京霸凌方面都走在歐洲各國前端,可期待立陶宛在串連歐洲與印太區域安全議題扮演更重要角色。

藍斯柏吉斯26日訪問印度,期間並在一年一度的「瑞辛納對話」(Raisina Dialogue)發表談話,與波蘭、盧森堡等國外長以及英、美智庫專家討論俄烏戰爭對歐洲與全球安全架構和經貿活動的衝擊。

立陶宛外交部指出,與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會晤期間,雙方談及供應鏈多元化、減少對專制政權經貿依賴等議題,藍斯柏吉斯並強調立陶宛及歐盟視印度為重要夥伴、俄羅斯的侵略行徑恐擴張至烏克蘭以外。

雙方同意,由於全球的糧食和能源供應將大受影響,就算是距離俄、烏遙遠的國家也無法對俄烏戰爭冷漠以對。

俄羅斯2月全面入侵烏克蘭後,印度在聯合國的俄烏議題相關投票多選擇不正面反對俄羅斯,至今也未加入各國對俄制裁,甚至決定增購降價求售的俄羅斯石油,引發近年將印度定位為印太區域重要自由民主夥伴的西方國家憂慮。

儘管印度近年致力提升國產軍備產量,且武器進口來源有「俄降西升」的趨勢,根據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於3月發布的報告,在2017至2021年期間,俄羅斯占印度的武器進口總額平均近50%。

基於領土爭議、邊界武裝衝突等因素,印度近年傾向將中國視為首要安全威脅,並與俄羅斯保持自冷戰時代以來一定程度的合作。

英國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專精南亞事務的研究員戴維(Aaditya Dave)日前撰文分析,西方長期避免提供印度先進武器和軍事科技,但俄羅斯願意這麼做且條件相對優惠,印度因此成為俄羅斯軍備最大買主。

不過,對烏克蘭發動戰爭及西方的反應恐加深俄羅斯對中國的經貿和戰略協作需求,俄中關係趨於緊密勢必引發印度不安。另一方面,俄羅斯近年也加強發展與印度宿敵巴基斯坦的關係。

巴基斯坦前總理伊姆蘭汗(Imran Khan)在4月下台前於2月訪俄,成為近23年來第一位訪俄的巴國總理、也是俄烏開戰後第一位與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會面的外國領導人,就是一個例子。

戴維指出,當歐洲還有國家持續向俄羅斯購買石油和天然氣,說服印度加入對俄制裁顯然不容易。不過,印度也擔憂被國際對俄制裁波及、影響取得對抗中共武裝部隊所需軍備。

戴維呼籲,與其限制印度獲取軍備的管道,西方應協助印度加速執行軍備供應鏈多元化與在地化。

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在21至22日訪問印度,期間宣布英國將特別為對印度的軍售簡化行政程序、縮短交運時間,並在「印度製造」(Make-in-India)的政策框架下強化雙邊軍工業合作,包括技術移轉和在地化。

首相辦公室表示,這是英國首度在印太區域運用「開放性一般出口許可證」(OGEL)機制,提升對特定國家的軍售效率。(編輯:陳彥鈞)11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