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東興圳景觀再造 宛如小森林

新竹縣竹北市東興圳景觀再造二期工程熱鬧竣工,文化局人員向客委會主委楊長鎮及縣長楊文科等地方人士導覽解說。(羅浚濱攝)
新竹縣竹北市東興圳景觀再造二期工程熱鬧竣工,文化局人員向客委會主委楊長鎮及縣長楊文科等地方人士導覽解說。(羅浚濱攝)

新竹縣竹北市東興圳景觀再造計畫第二期工程汾陽堂、公三公園和民俗公園,克服疫情缺工缺料影響,7月順利完工驗收,縣府11日在公三公園舉辦竣工活動,客委會主委楊長鎮和縣長楊文科等人特別到場視察這處能讓民眾休憩、放鬆心情的小森林。

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表示,東興圳是竹北過去開拓史上最重要的農業灌溉水圳,隨著竹北快速成長為新興都市,有許多新加入的外來朋友,可能對竹北在地客家文化十分陌生,非常欣慰客委會與縣府合作保留這條水圳,並整合沿線古蹟,讓新來的鄉親也能看到竹北曾經面貌。

縣長楊文科表示,東興圳有200多年歷史,也是新竹歷史文化的根源之一,感謝客委會的支持,在一、二期工程如期完工後,也能看到綠草如茵、水流不斷的公園綠地,成為大人小孩都愛的休憩的場所。

現場由在地藝文團體新竹縣交響管樂團弦樂六重奏,揚音樂集合唱團也演奏雨夜花、十八姑娘等曲目,並展示竹北、新瓦屋時代變遷的歷史老照片,荒野保護協會則進行東興圳生態導覽解說,讓民眾了解竹北平原的水文化故事。

文化局長李安妤表示,番仔寮水汴頭在清代是原住民與漢人勢力的交界,附近留有土牛溝遺址傳說,也曾是先民開墾分水的樞鈕,從珍貴的歷史影像裡,可看到客家先民建立祠堂祭祖凝聚宗族力量,共同開鑿水圳,風災後協力搶修水圳。

縣府希望把番仔寮老屋整修成為水圳故事館,展示靜態歷史文物,做為地方文化發電機、社區營造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