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竹材重獲新生 遊子返鄉翻轉小鎮

一個人若有堅定的信念,就有改變的可能!41歲的林家宏,就讓南投竹山這個沉寂的小鎮熱鬧了起來。1980年代,當時全台灣的竹業製造工廠超過兩千家,竹山就占了60%,是全台竹產業最興盛的小鎮;但漸漸地,產業沒落、工廠外移,林家宏父母的竹藝店也快要撐不下去,林家宏從外地回到竹山接下家業,他利用老工廠不要的竹材,設計出竹牙刷、竹杯、竹吸管,將永續環保的概念注入日常生活,在地資源被充分整合利用,竹子有了新的生命,竹山更因為與新的火花碰撞燃起生機。

竹藝店第二代負責人林家宏:「它要有這個節,它才有辦法當杯子。」被工廠當作廢料的竹節,是林家宏做竹杯的重要原料,因為竹節就是竹杯最天然的杯底。竹藝店第二代負責人林家宏:「因為我們就是取它天然的竹節,要不然其實他們之前,他們都會裁節跟節,這之間的東西去做竹籤而已,其實就是從它的那個生產鏈裡面,找到我們的需求。」

竹山在地老工廠,成為供給原料的事業夥伴,但十多年前剛返鄉的林家宏,嘗盡了人情冷暖。竹藝店第二代負責人林家宏:「那一開始當然量很少,大家不太會理你,竹子的工廠他們有,他們各自配合的廠商,跟各自配合的固定模式,所以像一些比較像我、比較新的概念東西,要進去的時候,其實不是那麼好溝通。」

老工廠不好溝通,林家宏就帶著自己做好的竹杯向老闆說明,看見廢料脫胎換骨,原本的不信任一掃而空。竹工廠老闆吳茂周:「他來找我訂的時候,他有拿他的成品來,拿那個杯子來送我,說他要做這種東西,感覺他很有創意。」

裁切好並且去除竹皮的竹杯杯體,就會送進林家宏自己的工廠,噴砂、鑽孔、打磨。竹藝店第二代負責人林家宏:「打磨完之後,我們就會再進去噴漆室噴漆,那這整個過程,都會一直不斷的去檢視杯子有沒有裂紋,跟一些細部的問題。」

重視細節強調質感,是林家宏的堅持,但在他返鄉接下家業之前,竹子之於他只有陌生。竹藝店第二代負責人林家宏:「我退伍之後就在台南工作,在台南那邊就是自己創業,我媽打給我,她說你有要回來接工廠嗎?我說怎麼了,說工廠她想要收起來了,她不想要做了。」

林家宏父母在南投竹山開設的竹藝店,曾是全台唯一的棒針專賣店,1980年代當時全台灣的竹業製造工廠超過兩千家,竹山就占了60%。但漸漸地,竹山就跟很多地方一樣,塑膠工業取代了竹木業,人口外移、產業沒落,林家宏家裡的竹藝店也快要撐不下去。林家宏母親陳百惠:「我沒有很希望他回來,有一點擔心、有一點怕怕,怕他全部都回來的話,怕沒飯吃會餓到。」

但接到媽媽的電話,林家宏決定返鄉,當地老竹農伸出援手。竹山竹農楊清涼:「這個要給家宏的話,這裡夠長,這一節這一節,厚度有夠啦!」串聯竹山資源,竹杯、竹牙刷,一件件高質感的竹製品出現了,因為一位返鄉遊子,竹山的竹子有了新生命。

「鏡新聞」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


更多《鏡新聞》報導
台人訂房無故爽約浪費逾5萬食材 日飯店嘆「開業13年沒遇過」
台人日本搭車嬉鬧不守規 遭諷「熟悉的家鄉味」丟臉丟到國外
科技農夫正夯! 無人機結合農業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