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焚化爐難產 露天暫置垃圾恐達廿萬噸

由於新竹縣沒有焚化爐,因此產生的垃圾全都委由其它縣市處理。新竹縣計畫中興建的高效能垃圾熱處理設施,最快要到2023年底營運,而新竹市焚化爐則可能延役,在工程期間可能停收外縣市垃圾,也使得竹北和新豐區域垃圾掩埋場露天暫置垃圾,數量可能達到廿萬噸,縣府環保局已向環保署爭取兩千萬元經費,明年將提升暫存場的空間和效能。(彭清仁報導)

目前引發民眾抗爭的新竹縣高效能垃圾熱處理設施,儘管業者和環保局保證會做好相關措施,不會影響到焚化爐週遭民眾的生活品質,但溝通多次的效果不佳,民眾還是抗議焚化爐的設立。依新竹縣環保局的估計,如果一切順利,新竹縣焚化爐預計在2023年底營運。

新竹縣長楊文科表示,全台營運中的廿二座焚化爐,半數老舊使用超過十五年以上,未來將面臨除役及每年歲修,垃圾大戰一觸即發,考量新竹縣人口不斷增長,未來新竹縣焚化爐營運,才能達到自主處理垃圾,再將掩埋場垃圾逐步去化。至於焚化爐興建期間,縣府將進行改善竹北、新豐掩埋場環境工程,希望減少垃圾自燃事件發生。

環保局指出,全縣每天約產生兩百五十噸家戶垃圾,多委由新竹市和苗栗竹南焚化廠焚燒處理,近年因例行歲修累積,竹北、新豐掩埋場目前約有五萬多噸露天暫置垃圾,以及兩萬噸打包垃圾,由於新竹市焚化廠將進行設備更新和改善的延役計畫,可能停收垃圾,屆時掩埋場每年將增加六萬噸垃圾,連同原先垃圾,預計至2023年底垃圾暫置量恐怕將達廿萬噸。縣府已爭取環保署核定兩千萬元經費,明年將提升暫存場的空間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