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年輕化 青壯年得病率增

糖尿病前期控制體重,血糖仍可恢復正常,長期糖尿病者易患老爛足,正確換藥很重要!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資料顯示,糖尿病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四十歲左右的青壯年,得病機率正逐漸上升。四十三歲從事行政工作的張先生,近三年來體重莫名的直線上升十五公斤,擔心自己患病,故到仁泰診所找內科醫師呂思瑩諮詢,呂醫師先為他做身體理學檢查及檢測指尖血糖,張先生身高一七○公分、體重八十五公斤、腰圍九十六公分、血壓135/89mmHg、飯前血糖102mg/dL,從數值上呂醫師懷疑張男有糖尿病前期的風險。

曾接受臺大醫院專業培訓現為通霄仁泰診所內科醫師呂思瑩指出,糖尿病年輕化的成因與生活習慣有一定關係,例如高糖分飲食、缺乏運動等,都是血糖控制的不利因素。依據國健署訂定男性BMI標準,其數值≧24、腰圍>九十公分即為肥胖,張男不僅這兩項大於標準外,他的飯前血糖也高於標準。呂醫師說,一般而言患有糖尿病前期的人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此時期卻是關鍵,有機會透過飲食改變、適當運動、減重,或者藥物輔助使血糖恢復正常,可預防或推遲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以及代謝性症候群的風險。

七十七歲張先生患糖尿病二十餘年,因長期控制不佳,糖化血色素八點九(理想數值是七以下),並有典型的足部病變併發症,自今年初來,左腳踝有一處傷口直徑約五公分紅腫發炎化膿,因不願回診所以大多時間自行換藥,卻不見傷口改善,雖去醫院開了兩次清創手術,但術後傷口不見起色,經通霄仁泰診所內科醫師呂思瑩評估傷口後,一步一步悉心教導換藥步驟及細節注意,並做詳細的糖尿病衛教,兩週後張先生的糖化血色素有明顯起色,搭配每日正確清潔換藥,目前左腳踝傷口漸漸縮口且長出新皮膿傷也少了許多。

呂思瑩醫師特別提醒「糖友們」,其飲食控制是不二法門;糖尿病前期雖未達到確診為糖尿病的標準,但這時期的血糖一樣偏高,尤其過重及肥胖患者,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同時神經、眼睛、腎臟等器官及部位的病變風險也會提升,若沒有控制得宜,很容易進展到糖尿病,但如果配合調整生活型態,血糖是有機會回到正常值的。但若已經是糖尿病患,每天應量測血糖、按時服藥或注射胰島素,飲食選擇應符合糖尿病衛教師給予的準則,為了預防周邊神經病變,應經常檢視手、腳是否會出現麻木感、疼痛、感覺遲鈍及感覺異常等情形,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有效預防神經病變發生,倘若已出現病變症狀時,則應儘速就醫,以利協助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預防嚴重併發症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