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疫情未見趨緩 教學模式兩頭燒

全球COVID-19疫情爆發超過半年,影響層面包括學校教育。全美人口最密集的大紐約區,這學期面臨有史以來最大挑戰。學校因應疫情採取分流上課,而老師則是要同時面對課堂與線上兩群學生,被比喻作「多功能老師」。至於學生也沒得輕鬆,少了互動與 討論,明顯讓學習變得困難。

戴口罩,座位間保持距離,這是疫情後美國的上課情形。全美最密集的大紐約區,市區內的學校,八成以上是在家上課。而密集度低的近郊學區,則是採分流到校。

家住長島郊區的陳先生,七年級的兒子每隔一天到校上課。從進校門開始,就嚴格採行防疫措施。

長島區家長 陳家偉:「學校就是會在地上畫一些線條,小孩子要依照這些線條排隊,然後在門口直接量體溫進學校,體溫過高,他有特別的教室,你就直接進教室,學校直接通知家長,馬上把你帶回家。」

不僅分流到校,每班人數依教室大小,降低到10~15人,部分中學取消跑班上課,改成老師換教室,有些學校的餐廳也關閉,學生改在座位上吃飯。 另外,為了降低學生推擠與聚集,部分學校更限制走道的行徑方向,改成單向道,如果錯過教室,就要再走一圈。

但挑戰最高的,是老師的上課方式。

代課老師 蘇藏:「同時我要轉身過去面對電腦,對著線上的學生解釋課程內容,我整堂課需要這樣來回好幾次。」

Andy是個新手老師,因為疫情得重新適應教學方式,課堂上他要兼顧教室與線上兩組學生,他們稱這種老師叫hybrid teacher,混群教學老師。 Andy說,45分鐘一堂課,hybrid teacher不只教課,也要幫學生間溝通,像是翻譯員,有時怕線上學生無聊,還得像螢幕前直播的網紅。

代課老師 蘇藏:「 老師現在被要求做很多事情,他們要重新設計教材,他們要學新科技與軟體,他們要同時查驗,線上與課堂的學生,而且被要求在相同的課程時間,完成教學及這些新的工作。」

至於學生,也需要適應在家與到校兩種方式。會選擇到校的學生,期待能與同學互動,但空間的限制很難達到預期,像是課堂上的討論與提問,因此變得困難,這也考驗著師生間的信任關係。

學生 朱海浩:「唯一的困難是,上課時你不能打斷教學,你沒辦法做小組討論作業,這類討論 現在很困難,因為有一半的學生在學校,一半在家 要讓兩邊的學生溝通,完成小組作業很不容易。」

代課老師 蘇藏:「 老師要更努力去建立,課堂上師生的關係,確認學生間能溝通與討論,甚至信任彼此,學習必須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但我們現在上課充滿了,很多不確定性,現在的師生關係很難彼此信任。」

疫情產生的不確定,改變了學習方式與師生互動。在疫情還沒結束前,不管是hybrid teacher還是hybrid students,未來一年美國教育將持續面對新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