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牌屋般的矽谷

幾年前一部流行的影集叫《紙牌屋》,用「紙牌」所堆疊出來的屋子會穩固嗎?「紙牌屋」即代表「非常不可靠、很脆弱、不切實際」,矽谷的新創以往是世界進步的特徵,但最近美國矽谷銀行的倒閉,顯示出以往的新創生意模式可能就是一座座的「紙牌屋」呀!

矽谷銀行的故事與新創企業的興起相吻合,也與新創的殞落一樣。該銀行成立於1983年,針對特定的顧客,即「新創企業、科技公司和科技新貴」。透過融資給一些非常成功的新創和其回收,矽谷銀行成為美國20個最大的銀行之一。但是從長遠來看,因為其缺乏多元化的業務往來,已經對其殞落種下遠因。

矽谷銀行的客戶群集中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蓬勃發展出來的新科技行業,這讓矽谷銀行的存款急劇增加。通常銀行會拿出這些存款並將其借出,根據借款人的信譽來收取不同的利率的利息,但疫情期間政府狂印鈔票,矽谷游資泛濫,很少人需要借款,矽谷銀行只好將錢投在債券中。

但矽谷銀行未能對沖這些債券隨著利率上升而失去價值的風險,於是當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幾次提升利率以遏止通貨膨脹時,矽谷銀行的債券就逐漸貶值。當疫情結束和矽谷投資降溫時,相當多的存款人要從矽谷銀行領回其資金時,銀行被迫以虧損價格出售其債券以換取現金,造成存款不足和擠兌的骨牌效應。

不久前高科技大公司的工作,還是年輕人充滿前景的選擇,但今年以來顯示了科技業的不穩定,因為科技公司已經裁員了十萬多個員工。銀行業的崩潰更加深了對各行業和各個角落的壓力,表明了科技產業並非是不倒的力量。矽谷或許仍是美國創新的代表,可以改變世界的力量,但在2023年矽谷看起來卻像是「紙牌屋」一樣。

風險投資者的恐慌顯示出當類似銀行倒閉發生時,幾乎無法追討債權。ChatGPT的OpenAI的執行長Altman提議為解救危機,投資者應該繼續匯款。「今天是為你的新創公司提供緊急現金的好日子,這樣才能支付薪水和其他費用。不要任何文件,不要條件或條款,只要匯款。」雖然OpenAI市值估計達290億美元,也害怕銀行和新創的倒閉進一步蔓延。

無論最後結果如何,矽谷銀行和新創的困境揭露了它們和其他任何人一樣脆弱,創新的想法、大量的風險投資現金無法保障一定成功,矽谷的迷霧幻影似乎已風消雲散。(作者為叡揚資訊數位轉型大使,台北商大前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