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鈔不再是主流!「零接觸支付」加速成長,2022 年將迎來 6 大趨勢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不只改變人們的娛樂消遣,連日常生活也產生大規模的變動。最明顯的改變,反映在網路購物以及支付系統上。因應防疫政策,人們為維持社交距離並避免與他人接觸,實體現金支付頻率大幅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電子支付的普及,各式各樣的支付方式也隨即在市場上興起。

零接觸支付興起,金融科技順勢進入戰局

根據支付巨頭 Worldpay 和 FIS 的調查數據,受到疫情影響,英國實體貨幣的使用量下滑了 11%,預計 3 年內,英國所有購買交易將只有 7% 透過現金進行。到了 2024 年,英國將幾乎完全放棄現金。

Worldpay 的 EMEA 總經理 Pete Wickes 說:「這項研究顯示了消費者行為在短短 12 個月內轉變的速度和規模。」由於疫情,消費者體驗到不需要紙鈔交易的「零接觸支付」,這股熱潮不只蔓延到後疫情時代,各大企業紛紛推出新穎支付方式,同時帶動「金融科技」這個新興產業的崛起。

電子支付在台灣同樣也掀起一股競爭風潮。根據國內調查,台灣電子支付使用人數已經突破 1,500 萬人,尤其疫情推波助瀾,使用電子支付人數持續攀升。

連鎖超市龍頭全聯與連鎖超商全家,皆有自家的電子支付系統,雙方趕在年底宣布結盟,打破兩大支付系統間限制,未來將可以跨店使用。同樣為超商龍頭的統一集團表示,icash PAY 目前已擁有 1,400 萬名會員,而 OPEN POINT 會員活躍度比去年成長 25%,年度累積不重複消費會員數近千萬。

綜上所述,無論是零接觸支付,還是電子支付,都已被企業納入未來規劃中,相關技術也正在市場上著床發展。數據顧問公司 The BIO Agency 日前即發表了一份關於 2022 年電子支付的幾個趨勢,預測這塊市場未來將出現的變化。

數位錢包廣受歡迎

數位錢包能夠幫助消費者輕鬆安全地進行付款,且無論簽帳金融卡或者信用都可以綁定,進來已成為主流的電支選項之一。其中智慧型手機廠的推動功不可沒,包括 Google、Apple 和 Samsung 等智慧型手機製造商都已陸續推出內建的電子錢包功能,如 Google Pay、Apple Wallet 和 Samsung Pay 等。

根據 Worldpay 的一份報告,到 2023 年,全球一半以上的電子商務交易將通過數字錢包進行。此外,根據 Juniper Research 預測,到 2025 年,全球電子錢包交易價值將超過 10 兆美元,高於 2020 年的 5.5 兆美元。

先買後付興起

BNPL(Buy now,pay later)於 2021 年興起,並廣受年輕族群歡迎。根據研調機構 CB Insight 估計,2020 年全美先買後付的市場規模已達到 250 億美元,預計全球利用先買後付的交易將在 2025 年時成長 10 至 15 倍,達到 1 兆美元的規模。

這種付款方式雖然像是借貸,但因為沒有利息,因此讓消費者更容易接受,且不需要信用額度,能將市場拓展到對信用卡反感的客戶。目前美國的 BNPL 已經遍佈電商或者實體門市,而提供相關服務的公司則有 Affirm、Afterpay 及 Klarna 等金融科技公司,與信用卡最大不同在於,BNPL 一開始便規畫好付款期數,沒有最低應繳金額,且多數短期付款並不收取利息。

Jupiter Research 預測,到了 2026 年,BNPL 在英國的支出將達到 370 億英鎊。儘管先買後付開創更多了可能性的媒介,然而其背後的隱憂也不可小覷,每一筆小額付款累積起來,也是一筆巨額開銷,將是消費者、店家未來將面臨的挑戰。

聲控支付出現

儘管在去年尚未成為流行,但許多企業與電商已逐步引進聲控支付功能。

根據支付提供商 Paysafe Group 委託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顯示,超過一半的消費者將使用聲控技術,例如透過亞馬遜智慧助理 Alexa,可以支付低價值商品以及服務的費用。研究還發現,超過十分之一的人在網路上購買商品時,使用語音來確認他們的身份。

另外,將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進一步表示,更多的驗證方法選擇,像是語音和指紋,讓他們在網路上支付時,更有安全感。聲控支付系統 VibePay,目前已經成為歐洲第一家提供賬戶對賬戶的語音電子支付公司,首席執行長 Luke Massie 表示,他希望能提供與 CashApp、支付寶與微信的服務質量相匹配,並在歐洲提供這項技術。

VibePay 的用戶現在可以透過 Siri 或者其他語音服務,向他人付款或者請求他人付款,並且可以立即從一個英國銀行賬戶轉到另一個,無需支付任何額外語音服務費用。總結來說,語音支付快速、簡單、方便,無需記住密碼或數字,但仍有一些挑戰需要克服,像是隱私問題、安全問題和能夠理解口音的系統,不過,在這之前便利性仍然成為首要考量。

銀行加入區塊鏈、虛擬貨幣

隨著摩根、高盛以及花旗紛紛將區塊鏈技術加入銀行業務,傳統銀行未來也將跟上此一趨勢。根據 The BIO Agency 預測,2022 年傳統銀行將在創新方面投入大量資金,銀行業可能聘請頂尖工程師,併購或者購買、投資其他金融科技,目的就是擴大虛擬貨幣業務。

根據 Crypto.com 7 月份的一份報告,全球有 2.2 億人使用加密貨幣,而在未來幾年,將會有更多區塊鏈與銀行合作的消息,歐洲商業評論甚至提及,66% 的銀行預計未來三年內投入生產區塊鏈解決方案。

薪資金融科技

誠如前面所述,電子支付的廣泛應用,掀起金融科技興起,並改變了人們金錢交易的形式。薪資金融科技公司,將在新的一年成為趨勢,像是 PayActive、BitPay 和 Deel ,幫助雇主與員工之間提供預付工資、即時支付和加密支付等服務,讓工資支付加入金融科技行業,且讓薪資運轉間增加彈性。

此外,像是帳單管理、SEPA 一鍵支付和即時支付,以及管理員工報銷等,皆能夠藉由薪資金融科技公司完成,不需要雇主進行處理,員工有薪資上的問題,只要詢問該科技公司即可。但對於傳統市場來說,或許需要一段時間適應,這些新興市場擁抱新科技的速度相當快,因為金融科技帶給他們更迅速、透明以及方便的薪資支付方式。

虛擬信用卡

由於全球晶片荒,銀行近來積極囤積晶片以備不時之需,過去實體信用卡晶片備貨大約需要 3 到 6 個月,但目前已經出現全球缺貨的趨勢。銀行主管表示,這波晶片荒不只衝擊信用卡,包括金融卡、電子票證製作,都少不了晶片這個關鍵原料,簡單來說,晶片荒不只導致信用卡可能斷貨,銀行很有可能面臨「發不出卡」的窘境。

因此,在實體信用卡面臨材料短缺危機之際,虛擬信用卡趁勢崛起,尤其在線上交易盛行的時代,虛擬信用卡除了可以避面盜刷風險,還能結合行動支付擴大支付範圍,對銀行而言,可能是另一股契機。

金融科技革命,速度、安全為關鍵考量

總結來說,電子支付掀起了金融科技革命,加上元宇宙、區塊鏈的興起,虛擬貨幣也加入這場戰局,未來支付模式將超越想像。當人們擁有更多選擇性時,市場所的競爭性就會更強,不過,無論是哪種支付方式,能融合是速度、安全性和便利性,才是關鍵。

更多報導
全家、全聯結盟,電子支付通路共享!背後看到哪些機會?
買菜掃碼、外送攏也通!菜市場拚數位力,達成「青銀共市」願景
領錢母、安太歲都能數位化!銀行搶攻廟宇金融商機,用信仰圈住消費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