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綠、裂解藍、新兩岸

國民黨青壯派羅智強(中右)、王鴻薇(中左)、游淑慧(左四)等人成立+1,展開國民黨救亡圖存工程,要求主席吳敦義及吳斯懷請辭。(陳君瑋攝)
國民黨青壯派羅智強(中右)、王鴻薇(中左)、游淑慧(左四)等人成立+1,展開國民黨救亡圖存工程,要求主席吳敦義及吳斯懷請辭。(陳君瑋攝)

國民黨大選挫敗,所謂的青壯派發動追究戰犯的聲討,實際上反而沾染了老國民黨氣息,和當年「連蕭配」落敗時馬英九被蛋砸同樣是情緒性的發洩。近20年來,台灣不僅是教科書,媒體、校園、社運團體早已逐步綠化,蔡政府執政近4年,從立法到行政措施,已然打造成反統挺獨的「結構綠」政治體制,泛藍困守台灣,但泛綠能向外部接引龐大資源,不僅取得主導政局的絕對優勢,綠色意識在新世代群體中更快速擴散,對兩岸關係造成格局性的改變。

李登輝主政12年,率國民黨走出威權體制,完成民主改革,國民黨退出校園、媒體、社團組織、不斷自廢武功。陳水扁8年執政,民進黨藉清洗校園和各類接受政府委託的公益機構中的國民黨殘餘組織之名,開始大幅改組人事架構,推動中小學在公民教育中「認識台灣」,進而修改歷史課綱,改組公視系統人事,一步步用綠色人馬擠掉藍營人士。遺憾的是,國民黨如同溫水煮青蛙,抱著龐大黨產,跟著民進黨拿香拜,陷入本土藍和深藍的自我裂解。

馬英九執政8年,打著當全民總統的招牌,不但對扁朝布置在公營機構的人馬幾乎照單全收,連帶人事晉用屢屢引發黨內強烈反彈,國民黨人難獲重用,不僅內部一灘死水,造成人才斷層,發言人體系、青年團甚至出現倒打國民黨,草鞋聯盟要求更改黨名等亂象,更上演馬王政爭,馬執政8年國民黨實際由盛轉衰。

台灣7、8、9年級生逐漸成為社會主力,後戒嚴時期成長的台灣之子,和4、5、6年級父執輩對台灣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他們成長在台灣錢淹腳目和民主改革開花結果的美好年代,彷彿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在歷史課綱的導引下,台灣認同逐步取代中華民國認同,兩岸本應一邊一國,成為青年族群面對兩岸關係時的基本認知。

各種NGO組織辦理圓桌會、學習營召募志願軍,啟蒙新世代和國際接軌,打造新的校園文化主力,而這類NGO組織不少是由海外歸台的綠營人士出資和組訓。受政府補助的公益團體,雖然由學者領軍,但理監事成員綠營色彩濃厚。國民黨長期疏於經營當然咎由自取,但在《反滲透法》施行後,親綠公益團體可以面向境外取得援助,但藍營團體可能連台灣內部勸募都難。

媒體同樣無法獲得大陸廣告、合作計畫等正常營運資金,只能面向島內,在普遍經營困難、國家傳播委員會大刀陰影下,更容易受到執政者的利誘和威脅。從韓國瑜競選期間,黑韓幾乎成為主流媒體共通現象,足以反映出媒體經營生態的惡化。

後戒嚴世代用選票將決定台灣前途的舵從父執輩手上拿走。國民黨弱化、國共平台不再、兩岸交流和官方溝通阻斷、台港覺青串連,「結構綠」滋養綠色威權統治,擺在北京眼前的是強大挫折感,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將自我修正以配合蔡英文?或被迫提早面對解決兩岸分歧?既然人民做出選擇,只能祈禱天佑台灣。(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