縝密計畫「經營」老年 作家曹愛蘭:能自主老很幸福

膾炙人口的職場喜劇電影《高年級實習生》(The Intern),由勞勃狄尼洛飾演年過7旬的男主角Ben,他在退休後選擇過「退而不休」的生活,重回職場利用40年經驗幫助一間年輕人的新創公司,同時開啟自己的絢爛第二人生。

老後的生活該怎麼過,隨著人平均餘命的延長,近來安心終老、長照樂活、病人自主等議題不斷被提及,但自主老、充實老卻少有討論。

關注勞動、女權,從台南市社會局長退休的曹愛蘭,曾任勞委會副主委,現年已74歲,退休後持續推動社會運動,主張自主老年計畫、老老伴居生活,認為老人應追求幸福,毋須追求長壽,甚至提筆寫小說,甫出版《沒有太多明天的日子》,更獲選至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參展,以自己為典範,經營出自主老該有的精采狀態。

曾任勞委會副主委的曹愛蘭,現年已74歲,退休後持續推動社會運動,主張自主老年計畫、老老伴居生活,認為老人應追求幸福,毋須追求長壽,甚至提筆寫小說。圖/曹愛蘭提供。
曾任勞委會副主委的曹愛蘭,現年已74歲,退休後持續推動社會運動,主張自主老年計畫、老老伴居生活,認為老人應追求幸福,毋須追求長壽,甚至提筆寫小說。圖/曹愛蘭提供。

自身經驗啟發 「活得長壽做什麼」

過去的曹愛蘭,曾面臨所有為人子女都會遇到的處境--家有病老,不過除了雙親,她還有一個罹患帕金森氏症的妹妹。她在陪伴家人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後,長期扶抱動作讓她脊椎也受傷了,甚至必須開刀手術,此時她也驚覺「我老了!」

知道自己沒有太多時間,讓她開始以不同於以往的觀點看事情,改變最大的就是-追求長壽做什麼?

「現在女性平均壽命是84歲,約75歲開始漸漸走向失能、需要人照顧的階段,但此時也是子女即將退休的時期,子女們退休後將時間精神專注照顧家中長輩,這麼辛苦,我覺得非常不捨。」曹愛蘭說。

以為人母的心情、以曾為執政者的背景、以倡議者的身分,她開始反思每一個生命都會經歷的老後階段,還有沒有更好的選擇?活出更好的生活樣態?

一手寫小說 一手推社運

過去在政策、法條裡打轉,退休後的曹愛蘭選擇將這些想法寫成好看的故事,他認為小說的體裁,讓現實更為易讀、也更容易讓讀者看清事情的全貌。

1989年曹愛蘭參與身心障礙者人權運動。圖/曹愛蘭提供。
1989年曹愛蘭參與身心障礙者人權運動。圖/曹愛蘭提供。

這部小說分為三輯,透過五個年老的故事,描述老後的戀愛、衰老、病痛、死亡,希望告訴讀者不論年紀,都該選擇自己最喜愛的生活樣貌、自主規劃老後的生活還有自己決定人生告別的方式,「每個人不論年齡都擁有追求自主幸福生活的權利。」

曹愛蘭退休後提筆創作出書《沒有太多明天的日子》,舉辦分享會。圖/曹愛蘭提供
曹愛蘭退休後提筆創作出書《沒有太多明天的日子》,舉辦分享會。圖/曹愛蘭提供

小說歸小說,現實生活中曹愛蘭將想法付諸行動,她首先創立台灣望年協會,由於年邁疾病經常來的突然,她鼓勵人們在頭腦還清楚時預先計畫老年生活Advanced Total Planning(ATP),,像是寫老後生活計畫書、希望的醫療急救處置、搞懂病人自主權,為自己預立醫療遺囑,還有在財務分配上率先安排、照顧上預先決定照顧方式、包含身後事-希望的喪葬模式等,都能先透過討論規畫清楚,幫助屆老者一步步規劃出所希望的自主老年生活,後輩或照顧者得以依循方針處理。

另外她也推動生活秘書機制,招募聘僱退休後仍有自主行動能力的族群,來協助更年長的族群處理生活所需庶務,將來成為循環的互助模式。

在身心方面,曹愛蘭則在社群上推動台灣望年共享小旅行,偋棄孤獨寂寞的獨老生活,邀請大家走出戶外,且活動也講究「自主」,所以人人都可以當發起者,參加者須自行訂房、訂票、登記報名,並於指定時間地點集合。

倡議自主老 追求有希望的老年

曹愛蘭表示,望年意在追求有希望的老年,目前協會有100多名會員,有些喪偶,有些無婚配對象,也有不希望造成子女負擔的長者,藉由活動認識朋友,將來若能蒙得老老共居的伴,就會是生活一大幸。

近年來曹愛蘭透過各類演講和線上講座、研討會來倡議自己照顧自己的老後人生,因為「有品質的老年比延命長壽更為重要」,未來她更期待能看到,那些已經看的到自己生命盡頭、無末期重大疾病的極年長者,也能納入病人自主權立法的條文規範中,才是對該法內涵「個體擁有生命的自主決定權」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