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大打半導體戰 "晶片"地緣政治競爭白熱化

美國千制中國,圍堵中國的半導體供應鏈。日前通過晶片法案,大舉補貼業者在美生產半導體晶片,更計畫與日本、台灣、南韓等國組成「晶片四方同盟」,

日本迎來近十年中最熱的一個夏天,酷暑高溫連帶拉抬冷氣買氣,但走進家電賣場一看,架上許多冷氣卻貼上缺貨貼紙,最久甚至得等上兩個月,全是因全球晶片短缺。從手機、各式家電、遊戲主機到汽車,背後全都需要半導體晶片,但新冠疫情導致這兩年來,全球半導體供貨吃緊,讓日本一個頭兩個大。不過30多年前的日本,卻是撐起了全球半導體製造的半邊天。

NHK節目片段,「日本1990年生產的半導體零件,包含電晶體和二晶體在內總量約600億個,現在日本已可被稱作是半導體列島。」

美中大打半導體戰 「晶片」地緣政治競爭白熱化
美中大打半導體戰 「晶片」地緣政治競爭白熱化

1980年代後半,美日兩國的半導體出貨量占全球九成,1988年日本更一口氣超越美國,成為半導體生產第一大國。但進入90年代後,就被亞洲各國快速超越、日本半導體產量年年下滑,2021年時更只占全球約8%。至於美國雖說是半導體的發明國,但過去30年來早就將重心轉為設計研發,製程方面交給外國代工。

NHK主播,「就連目前在全球半導體市場,銷量占比達到49.8%的美國,實際上生產還是得依賴台灣企業。」

現在全球75%的晶片,主要產自台日中韓,其中台灣的高階晶片產量,全球占比更達到九成之多,重要性不言可喻,但近來台海緊張情勢升高,引發國際擔憂衝擊全球晶片產業,不過台積電董座劉德音,則認為不會如此。

美中大打半導體戰 「晶片」地緣政治競爭白熱化
美中大打半導體戰 「晶片」地緣政治競爭白熱化

CNN記者引述劉德音發言,「你說的是不要受到中國所威嚇,因為中國永遠不可能拿下台灣經濟,台灣經濟是建立在全球合作信任開放,中國入侵後會發現什麼都得不到。」

劉德音強調若中國以武力拿下台灣,必定遭國際孤立,而台積電高階製程晶片等產業,可能將徹底停擺,反而導致中國經濟混亂、得不償失。但另一邊美國長年依賴外國代工,現在半導體產量僅占全球12%,高階晶片產量更是掛零,如何挽回頹勢成為大問題。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07.20),「我們極仰賴亞洲國家的晶片供應,這涉及核心國家安全,我們重度仰賴中國與台灣,我們不在美國製造這些晶片。」

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美國就將半導體被視為重要戰略產業,為了彌補在半導體領域的不足,七月底美國國會表決通過新的晶片法案,要大手筆補貼國內半導體產業。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法案中將包含超過500億美元的支援,來強化美國的半導體產業,重新拿回在國際上的主導權,美國製造!」

不過這項法案中也有但書,凡是獲得美方補助的企業,未來十年都不得在中國等不友善國家設廠,或是擴充先進製程產能,防堵中國的意圖明顯,有學者則認為,美國的晶片製造成本比亞洲高了25-40%,加上法案補貼獨厚製造商,對專注IC設計的公司不利,擔憂晶片法案恐怕治標不治本。

但美國鐵了心要強化半導體生產鏈,七月底在華盛頓首度舉行的,美日經濟版二加二會議,雙方首先就有共識,不但要在經貿面緊密合作,更要防止中國挾半導體供應鏈自重。

日本產業經濟大臣荻生田光一,「我們不接受任何國家為了展現影響力,去利用自身在供應鏈上的優勢。」

美國國務卿 布林肯,「我們討論到中國習慣性的高壓經濟政策,是如何違反基於開放原則的國際經濟秩序。」

美日雙方除了談到如何改善,俄烏戰事造成的能源供應短缺等議題外,更宣布將成立聯合的國際半導體中心,共同研發次世代半導體,日本方面將有東京大學、東京工業大學、理化學研究所等單位參與,整備美日半導體生產線各個環節。

Omdia資深研究員南川明,「對美國來說只依賴台灣的話,會有把雞蛋放同個籃子裡的危險,有必要讓日本也擔起一部分的責任,這對日本來說也有很大的優勢,可以有效縮短開發所需的時間。」

美國不只要與日本攜手合作,加強半導體生產供應鏈,還計畫聯合日本台灣與南韓,組成美日台韓的跨太平洋「晶片四方聯盟」。

尤其南韓半導體大廠三星與台積電,下半年都將開始量產3奈米製程,全球兩大晶圓代工龍頭將進入先進製程角力戰,關鍵地位可見一班,

但據韓媒報導,中方正在擴大向南韓施壓,阻止韓方加入晶片聯盟,因為南韓的三星和SK海力士,目前仍主導記憶體晶片市場,若南韓加入晶片聯盟,與美國對抗的中國勢必面臨斷貨危機,對此南韓官方則是語帶保留。

美中大打半導體戰 「晶片」地緣政治競爭白熱化
美中大打半導體戰 「晶片」地緣政治競爭白熱化

南韓外交部長 朴振,「美國的提議較著重於工業,其中並沒有針對或排除中國,美國也明白南韓與中國間,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繫。」

中國官媒主播(7.12),「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考察時指出,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刻不容緩,打一場創新攻堅戰保供應鏈安全。」

所謂突破晶片技術「卡脖子」問題,習近平從2020年至今已經喊了整整兩年,也投入大筆資金扶植國內晶片產業,但即使如此,據中國海關數據統計,2021年中國的晶片進口總金額,達到4000億美元的新高,足足是出口量的兩倍以上。而中企在開發DRAM上也一再踢到鐵板,例如曾誇口要買下台積電的紫光集團,2017年進入DRAM市場後、才4年就黯然退場,還因為過度投資瀕臨破產,七月後更陸續傳出,有多名半導體產業人士被調查。

新唐人電視台主播,「清華紫光集團前聯席總裁刁石京,與紫光集團前董事長趙偉國,7月16號被相關部門帶走調查。」

除了紫光高層遭調查,俗稱「大基金」的國家集成電路投資基金,總經理丁文武也在日前,遭中國司法部門指控涉嫌嚴重違法。學者直指中國雖狂撒資金,給予企業豐厚補貼,研發人員總量更是世界第一,但始終缺乏高端人才、創新能力不足,導致數十項關鍵技術難以突破瓶頸,北京官方給的補貼,最後全成了高層操弄股市的資本。

旅美經濟學者李恆青,「在過去的4年當中,只要你說你是做晶片的政府都給你錢,因為你這屬於政治正確,這回真正牽扯出的問題,實際上是中國的體制問題沒有監督,這個錢變成了國家戰略,所有站在這個圈裡頭的這些人利益均霑。」

中國的目標是2025年,晶片自給率可達70%,但專家認為目前中國的技術等級,和台韓等國相比仍有大段差距,恐怕很難在幾年內趕上,而美國主導的晶片同盟即將成形,再加上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管制將更進一步,晶片地緣政治競逐將越來越白熱化。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快新聞/雨炸中南部11縣市 大雷雨轟彰投雲嘉4地
快新聞/一圖看下週天氣!西半部高溫飆36度 南海擾動恐成颱
《世紀帝國4》疑標錯價開出世界最低價 全網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