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僵局,讓世界貿易組織奄奄一息

換日線
換日線

作者:Mark Lin/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

WTO 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自關貿總協(GATT)轉型為 WTO 的職能,就是調解紛爭。入會以後,需願意降低關稅、法政上配合,但同時也得到參與國際貿易的門票。WTO 是貿易體制的組織基礎和法律基礎,是眾多貿易協定的管理者,是各成員貿易立法的監督者,是就解決貿易爭端和進行貿易談判的場所。該機構是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其成員間的貿易額占世界貿易額的絕大多數,因此被稱為「經濟聯合國」。幸運的是,我國儘管處於特殊的國際政經環境,仍得以「台灣、澎湖、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作為 WTO 會員之一。

杜哈回合談判之後,WTO 運作陷入多事之秋

川普之前的美國總統,諸如老布希、柯林頓、小布希、歐巴馬等,對於 WTO 極力撮合的全球多邊經貿體系並不敢抗命。唯獨川普當選後就是矢志改革 WTO,甚至顛覆 WTO。事實上,美國已多次阻撓 WTO 爭端解決機構上訴法官的任命,上訴機構乃至 WTO 將陷入實質的癱瘓。美方咄咄逼人的貿易制裁壓力,以及中國一直利用開發中國家身份免除其義務及責任,迫使歐盟意識到 WTO 的改革迫在眉睫,歐洲委員會遂建議歐盟委員會對 WTO 提出綜合性改革方案。

歐盟提出的方案包括:更靈活的談判、對產業補貼、智慧財產權和強制技術轉讓、確保開發中國家身分地位來降低貿易成本、透明的爭端解決機制來確保公平競爭、提高 WTO 的透明度和監督職能等。事實上,歐盟向來主張 WTO 內部改革先行,積極拓展雙邊及彈性協調多邊,因為唯有透過彰顯 WTO 的改革途徑,才能將各方從關稅戰的前線,拉回到理性的規則談判上來。歐盟內部亦深信以 WTO 作為多邊貿易體系是國際貿易的最佳選擇,主張美日歐三邊合作解決不公平貿易的問題,WTO 成員應當共同解決上訴機構所處困境,提出有建設性的議程。

美中貿易戰讓 WTO 更加奄奄一息

美國和中國在 WTO 競爭一直僵持不下,主要是美方主張對等性(reciprocity)是以 WTO 為核心的國際貿易法律體系的基本原則之一,強調成員國在關稅減讓及履行其它 WTO 義務方面的對等性。自從 1980 年代以來,中國利用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機遇,以較低成本的人力資源掌握了比較優勢,實現了國際貿易的快速增長。然而,隨著中國大陸內部進行供給側改革,國內的產業不斷地升級轉型,由之前的價格競爭逐漸轉向技術競爭。

直至 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後,其他國家發展並未完全復甦,但這些經濟成長低迷國家,為了扭轉本國的經濟形勢和增加本國就業機會,無論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在歐債危機之後皆實行製造業回流政策,可謂當代以鄰為壑的開端,加深全球金融市場的疑慮,WTO 的理想逐遍被拋在腦後。美國可謂當代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先驅,積極地設置各項貿易壁壘,並進行大規模的反傾銷訴訟,更加劇了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

尤甚,在中國大陸出口的產品逐漸從原料、紡織品等低端產品出口,發展到資訊科技、醫藥製品等高技術產品出口的當下,美國與中國大陸發生貿易摩擦的根本原因,主要在於中國大陸出口的商品逐漸與美國的商品在全球市場中發生水平競爭。因此,探究此次貿易摩擦發生的根本原因,乃美中雙方對於「對等性」問題的不同解讀,產生激烈的經貿博弈。

市場開放抑或互惠互利?一個「對等性」,不同解讀

美國總統川普在自己的推特中提到,美國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是 “reciprocity”。對歐美而言,“reciprocity” 一詞體現著 WTO 基本原則中的對等原則,是一種在市場機制和競爭機制上的平等;而中國大陸基於 WTO 原則中最惠國待遇條款的理解,將 “reciprocity” 翻譯成了「互惠互利」,兩者不同的見解,方為貿易戰在理念衝突上的關鍵。

筆者認為 “reciprocity” 一詞的出現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美國自 20 世紀中期繼承英國霸權的傳統,以霸權時期為特徵的自由貿易受到巨大挑戰,美國內部面臨著經濟成長放緩和失業率上升的壓力,因此引發了保護主義情緒。在自由貿易面臨困境的情況下,美國許多政治家和實業家提倡以「公平貿易」取代自由貿易。在 19 世紀 70 年代和 80 年代,公平貿易組織的興起(如國家公平貿易聯盟,英國工業防衛協會和互惠的自由貿易協會)標誌著改變歐陸國家貿易政策運動的開始。

政客和商人們都認為,與純粹的自由貿易政策相比,「公平貿易」是一種更優越、更靈活的做法。事實上,從 1934 年的《對等貿易協定法》,到二戰末期的布列敦森林體系,美國代表亨利將英國代表凱因斯擊潰,自由的國際貿易還必須有美國秩序及意願的支撐,象徵美國霸權主導的國際貿易體系的時代來臨。爾後美國在關稅政策上一直堅持對等原則。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關貿總協定(GATT)。美國希望關貿總協定的每一個締約方,必須接受對稱的義務並享有相同的權利,這意味著進入他國市場的完全對等。

WTO 自成立以來也繼承 GATT 的市場開放及自由對等的精神。自 2001 年中國加入 WTO 之後,中國大陸始終認為自己是開發中國家,而開發中國家的市場定位在原先的多邊經貿體制中有明確的規定:開發中國家不需要遵守對等性原則。因此,中國大陸在國際貿易上從未認真考慮對等性的問題。然而,川普上台之後,首份發表的國情咨文就特別強調美中關係必須建立在「對等」的基石之上。

美方要求的對等,意指「市場機制、競爭機制的對等」。美國認為中國大陸的發展已經遠遠超出 WTO 對於「開發中國家」的界定。因此,美方要求中美雙方在國際貿易地位上的對等。然而,中方始終認為美國所提出的對等性原則是虛偽的,在歷史上當美國為求自身利益的時候,從未遵守對等性原則。中方在貿易戰初期的錯估情勢造成很嚴重的殺傷力。

反全球化人士運動依舊磨刀霍霍向 WTO

美中經貿關係的一個核心問題,乃長期存在的巨大貨物貿易不平衡。過去美國忍受中國大陸長期佔優勢,主要的假設前提是:讓中國接軌世界經濟,經濟開放會導致政治民主化。結果中國威權鞏固的發展違背了美國的預期。《經濟學人》2018 年 3 月以封面和頭條文章〈How the West Got China Wrong〉綜述「接觸論」,消遣歐美沒搞懂中國,西方社會逐漸意識到「接觸論」落空。美中貿易戰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當前的首要任務一方面是要在談判中佔據主動地位,另一方面就是要聚焦國內的改革與發展。

除了美中貿易戰的激盪之外,WTO 自身也背負著原罪,例如:自 1990 年代後期,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反全球化運動人士的主要反對目標。諸如日本農民抗議撤除保護性關稅集會,害怕壁壘開放後國產農品失去競爭力。WTO 的目標原是為了監督新的全球秩序,確保其合法;然而 WTO 目前沒有任何類似民主機構的特徵:WTO 秘密運作,沒有義務向成員國或他者解釋其行動;WTO 的國家代表多是貿易律師,往往會因為企業需要而為之打通關,而該組織也秉持對市場的信仰,往往向企業利益傾斜,常讓地方環境法與勞工法受挫、無以伸張。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美中貿易戰僵局,讓世界貿易組織更為奄奄一息》,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貿易戰火中「西進就業賺大錢」?媒體不會告訴你的三大風險
【萬變新經濟】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貿易戰、肺炎與全球供應鏈及市場的重組

作者簡介:

Mark Lin,台北出生、高雄長大、北京委身。專長為私募股權基金研究,曾任職政府產經智庫及外商顧問諮詢,就讀過台大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北大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清大經濟學系博士班,兼讀過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博士班。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滙豐狠砍3.5萬人!股市明明很熱,為什麼金融業開始大裁員?美中貿易戰僵局,讓世界貿易組織奄奄一息
川普視我如草芥,我視川普如珍寶?
「上下交相賊」的民進黨政府團隊?
監察院成了「蔡統院」?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