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會期刊討論SMR反應爐能否解決台灣缺電問題

「核能的下一場大事,可能是個小事」,這是核工業最近的俗語,說的是小型模組式反應爐 (Small Modular Reactors,SMR)。它的體更小、更先進、安全特性也更高,如今已在台灣的工商界與政界引起討論。美國商會期刊Taiwan Business TOPICS特別報導,特別詢問各界專家,SMR反應爐是否能在台灣被接受。

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教授解釋:「SMR反應爐具有先天安全特性,也就是是說,它完全不可能發生福島電廠那樣的事故。這使得SMR在能源轉型的討論中,被許多國家接受。」

2011年東日本大海嘯之後,福島第一核電廠的緊急柴油發電機被水淹沒,導致沒有電力可將冷卻水泵送到過熱的反應爐核心,進一步導致氫氣堆積、氫氣爆炸、爐心融毀。至於SMR 反應爐,由於體積弓,它就算發生故障,也無需外部干預即可自行關閉,靠自然對流也能達成散熱與冷卻。

SMR大約是在5年前被提出,現在許多核能技術國家已在逐步將其落實,包括反應爐規格、安全法規、核燃料製作,以及建廠地點選址,都在進行當中。台灣許多企業家也看到SMR的發展。作為一個外貿型經濟體,台灣一半以上的電都力用於工業生產,也就不足為奇了。因此企業家們特別關心台灣的供電穩定與電力潔淨程度。

去年年底,聯電退休創始人曹興誠,公開表庇支持在新竹科學園區建設 SMR。他受訪時說:「建造一個大型核電廠很麻煩,但是在新竹科學園區]建造一個 SMR,以及在台南科學園區建造,所需面積小,附近居民不會有那麼強的反對意見。」

葉宗洸教授也補充到電力潔淨程度的問題,台灣企業家擔心,如果歐盟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不夠低價又同時潔淨的電力,將會使他們的產品面臨高額的碳稅。

葉教授說:「到目前為止,我們政府並沒有提出解決方案,來為台灣提供足夠的低碳能源。」

SMR 之所以模組化,是因為它們的組件,是設計成可以在工廠環境中批量生產。由於不是必須定製的大型組件,SMRs 將更便宜、更快的建造。除了建造速度快以外,與傳統的大型反應爐相比,SMR 還提供了更大的建廠靈活性。

葉教授說:「其實可以把每個模組,想像成一個電池,如果你需要較多的電力,只要串接多一點的電力模組。而且SMR還可以直接從反應爐中輸送熱量用於工業應用,而不是先發電,這是傳統核電廠無法提供的服務。」

但不幸的是,台灣仍然不太可能支持SMR。但儘管有個別的泛綠立法委員提出興趣,但是台灣仍計劃在 2025 年完全淘汰核能。現任總統蔡英文執意「非核家園」政策,使得任何政策修正,都必須等到她卸任之後,也就是2024年以後。

另外,SMR也有點「捨近求遠」。核四廠退休廠長王伯輝表示,最快讓台灣用上核電的方法,不是蓋SMR,而是啟動封存中的核電廠。比如核四廠有2部機組,1部機就有1350百萬瓦,這是幾座SMR? 直接啟用更為實際。

而且,雖然SMR在理論上是可行也安全的,但目前仍然沒有實際運作的例子,是好是壞不知道。從這個角度來看,使用我們已經建成的發電廠,更為效率與實用。

王廠長補充說,即使台灣要建造新的反應爐,也不一定越小越好。「建造核反應爐都有很多不可避免的成本,例如選址和法令許可,如果你都要經歷所有這一切,為什麼不建造一個能夠產生最大功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