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年輕人最愛的5大App,有4款來自中國!《華爾街日報》:它們贏在這些地方

中國短影音社群平台TikTok近日因資安問題在美國成為眾矢之的,但在3月全美最熱門的5大應用程式中,就有4款來自中國,顯示中國應用程式早已成功融入美國年輕人的生活。《華爾街日報》指出,這些應用程式的致勝關鍵除了演算法外,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也讓該國企業比西方對手更具優勢,而且中國還有大批工資不算高昂的技術人才,可以協助企業不斷微調產品、精益求精。

根據美國市調公司​​Sensor Tower指出,在今年3月的前三週,推出才7個月的中國電商平台Temu,是美國​​應用程式商店裡下載次數最多的應用程式。其次是TikTok的姐妹應用程式、影片剪輯軟體CapCut,TikTok本身則位居第三,排名第四的是中國快時尚電商平台Shein,第五名才是唯一一個非中國應用程式的臉書(Facebook)。

美國消費者有多沈迷於中國應用程式呢?從Z世代(Gen Z)消費者熱衷於上傳影片到TikTok,展示自己瘋狂購物的成果,便能窺知一二。在這些影片裡,他們通常會搭配上#temuhaul 或 #sheinhaul 等標籤,表示將開箱在Temu或Shein購入的大量商品。

@enhypluvr FREE TEMU HAUL  for free stuff -Download TEMU -Search my code 70413320 into the search bar -Press claim rewards -Make an acc - Start earning! #temu #temuhaul #temuhelp #kpop #makeup #haul #cutemakeup #kpopfyp #foryou #fyp #trending #haultok  cupid - laura ! 

像「刺繡」一般地調整產品

《華爾街日報》(WSJ)26日指出,這些高人氣應用程式多由年輕的中國企業家所創立,隨著中國市場趨於飽和,他們正轉向全球市場尋求更多收益。不過,中國大量的技術人員才是協助這些應用程式締造佳績的幕後功臣。例如,Temu雖是購物平台,但它一半以上的員工都是工程師,致力於吸引客戶在其平台刷卡、消費。

投資人、工程師和分析師表示,美國網路公司忽略了中國企業的組織效率,後者不惜砸重金在美國市場推廣其應用程式。除此之外,中國企業也會先利用中國10億網路用戶來測試用戶偏好,藉此優化人工智慧(AI)模型,然後才會把技術出口到海外市場。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科技公司運用大批工資不算高昂的技術人才,不斷微調產品功能,創造出極具競爭力的產品。許多業界人士更用「刺繡」一詞,來形容這種精益求精的營運策略。曾投資TikTok前身產品Musical.ly的風險投資人范璐(Fan Lu,音譯)説,這就像是每個人都在「一針一線地」提升他們的產品。

採用「賽馬」策略

為了達到「精益求精」的目的,許多中國科技公司採取「賽馬」策略,即由多組團隊同時開發功能相似的產品,而產品性能最佳者能獲得資源,其餘則淘汰。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一名郭姓前工程師説,該公司是業內最積極執行該策略的企業之一,「人們有時候會說公司沒心沒肺,因為沒人能從頭到尾完全控制產品設計。」

字節跳動的產品經理及工程師也強調,該公司擁有標準化的協議、系統及詳細指標,用來評估用戶的喜好,並幫助他們在幾天內進行產品更新。像是,TikTok目前標誌性的單欄滾動介面,就是在嘗試多種不同方案後的最終產品。

TikTok。(美聯社)
TikTok。(美聯社)

TikTok。(美聯社)

廣告投放時機更早、規模更大

然而在反覆測試及修改產品的背後,是技術人員過長的工時,儘管他們可依據其工作表現及產出獲得額外的獎金。《華爾街日報》指出,Temu母公司「拼多多」(PDD)即是以要求嚴格工時而聞名。PDD則表示,該公司去年的研發投資費用較上年同期成長了15%,其中大部分經費用於吸引人才。

拼多多的主要收入來源為廣告。2017年至2020年期間,該公司的行銷支出經常超過其收入,直至2021第二季上市後才首次由虧轉盈。今年2月,Temu首度在美國美式足球賽超級盃(NFL)的商業活動中亮相,憑藉一則「像個億萬富翁般購物」(Shop like a Billionaire)的30秒廣告,成為該賽事史上最年輕的廣告商,凸顯進軍美國電商市場的雄心。

業界人士表示,推播強勢廣告是中國企業吸引用戶的標準作法。曾任職中國電商龍頭阿里巴巴的科技分析師艾薇・楊(Ivy Yang,音譯)説:「當中國公司看到機會時,往往會比美國同行更願意在更早的階段、用更大的規模購買流量。」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