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走毛路線 趙建民點出4相似處

2021「中共建黨百年與當代中國的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13日在台北舉行,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趙建民發表演講。(陳君碩攝)
2021「中共建黨百年與當代中國的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13日在台北舉行,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趙建民發表演講。(陳君碩攝)

中共第十九屆六中全會剛通過《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許多分析指習近平把自己的歷史定位比肩毛鄧,甚至超越毛鄧。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趙建民13日在一場研討會上,從歷史脈絡比較習近平與毛澤東,他認為二人在4個面向有相似之處,包括反對西方的民族情結、強烈愛國愛黨的意識形態、對公有制的嚮往、都擅於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

由文化大學社科院、政治大學東亞所、中研院政治所共同主辦的2021「中共建黨百年與當代中國的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13日在台北舉行,趙建民指出,媒體或坊間一般用「推動個人崇拜」、「自封核心」、「習思想寫入憲法」等來概括習近平效法毛澤東,他認為除了上述外,還可從4個面向印證習近平走上毛澤東的路線。

一是在反對西方、超越西方的民族情結上,一脈相承。毛澤東在1949年提出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習近平在2012年十八大甫上任總書記時,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十九大提出「強起來」,趙建民認為,習近平是「新現實民族主義」,勝過毛的「義和團式民粹主義」。

二是都具有強烈愛國愛黨的意識形態,因此習近平在2013年提出「兩個互不否定」,象徵恢復毛的地位,讓毛成為黨的正資產;三是都有對公有制和平均制的嚮往,譬如毛採取經濟平均主義,打土豪分田地,習則推國進民退、共同富裕。

四是都擅於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譬如毛時代的人民公社、大躍進,用戰爭方式打經濟大戰;習時代也是如此,尤其這兩年來以舉國體制抗擊疫情、高效率建方艙醫院、普篩、生產疫苗等,即為顯例。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認為,無論是舉國體制或民主體制,都各有利弊,舉國體制過於強調「集體主義」,自然容易犧牲個人權益,民主則建立在「個人主義」,強調個人權利、隱私。他指出,民主在1990年代在國際政治上處於「道德制高點」,但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顯露出問題,也引起一些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