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和拜登 究竟能談些什麼?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中國軍機不斷升空,中美軍方不斷在太平洋海域組織軍事活動的背景下,台灣問題目前是中美兩個大國之間摩擦碰撞的主要焦點之一,但最近也有跡象表明,在特朗普時期被徹底玩兒壞的中美關系,如今也出現一些緩和的跡象。

這不僅僅是因為有像中國富商郭文貴這樣的自媒體用無法查證的信息來源表示中美雙方已經不計前嫌,開始恢復諸多領域的合作。還因為在今年9月中旬,美中兩國領導人時隔7個月後再次拿起話筒,一口氣說了90分鐘。中國官方的說法是:拜登和習近平就中美關系和雙方關心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廣泛的戰略性溝通和交流。雙方一致認為兩國元首就中美關系和重大國際問題深入溝通,對引領中美關系正確發展非常重要。雙方同意繼續通過多種方式保持經常性聯系。

雖然習近平在此次對話中,婉言拒絕了拜登提出的面對面會晤的想法。但美國方面一位參加過這次通話的消息人士曾向路透社證實:"習近平顯然暗示,首先需要改善兩國關系的語氣和氛圍。"

拜登和習近平之間有"紅色電話"嗎?

此番通話過了不久後,中國就在國慶節期間派出數量創紀錄的各種戰機無數次飛進台灣防空識別區。期間拜登在白宮的停機坪上回答記者有關台海安全局勢的問題時表示,他和習近平對此已經有所溝通,雙方同意遵守有關台灣的協議。

可是之前白宮和中南海都沒有公布雙方領導人再次通話的消息,這是否意味著白宮和中南海之間,其實一直保持著某種非官方的聯系,就像我們在許多政治驚悚劇裡面看到的那種紅色的直通電話呢?

在德國圖辛政治教育學院的亞太安全政治問題專家希貝爾(Saskia Hieber)女士看來,習近平和拜登直接保持非官方聯系的可能性不大。更有可能的是中美兩國最高領導層以下的執行機構--比如兩國的國務院或者外交部保持著長期的對話關系。

"習近平覺得特朗普很惡心"

德國外交關系委員會(DGAP)亞洲項目的中國問題學者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也認為,拜登和習近平在幕後保持交流的可能性也不大。

狄雨霏指出,中美兩國之間的緊張關系確實存在。習近平在自己家裡需要面對許多挑戰。這位學者判斷,習近平對美國政府當下的做法甚感疑惑。"我沒有理解錯的話,習近平覺得特朗普是一個很惡心的人。當然,拜登不是特朗普,但我仍然不認為習近平和拜登會經常保持聯系……而且在軍事領域,美國軍方給北京方面打電話時,北京經常不接電話",狄雨霏向德國之聲表示,這種情況已經持續許久。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當今中美兩國領導人表示願意進行首次視頻會議,對於希貝爾教授來說,有著巨大的象征性意義。"雖然拜登領導的美國,在對華經濟政策方面沒有做根本性的改變,但兩國領導人願意視頻會晤的消息仍然向全世界發出了重要的信號",希貝爾表示。

在市場情緒緊張、供應鏈斷裂、能源價格不斷上漲,而且寒冬將至的環境裡,中美兩國都需要面對巨大的內政上的壓力。美國沒有放松制裁的力度。中國也沒有按照承諾的那樣,購買數十億美國商品。

正相反,北京方面推出的"雙循環"和"中國標准2035"政策,等於向美國宣誓,中國不會永遠花費數百億美元進口美國生產的高科技零件和芯片。"而這些,都是美國不願意聽到的",希貝爾教授如是說。

太陽升到最高點之後……

德國外交關系委員會的中國問題學者狄雨霏也同樣認為,中國目前對外的各種強硬表態大都是處於穩定內政的需要。中國的民族自信也達到了歷史上的高峰。對此狄雨霏評論稱:"大家知道,當太陽升到最高的高度時,剩下的就只有下坡路了"。

狄雨霏向德國之聲指出,就算習近平和拜登屆時會順利舉行視頻會晤,但是雙方能談及的實際話題並不多。在貿易糾紛方面,雙方都不願意做出讓步。在安全政策方面,談話就會更加困難。中美雙方在這個領域的立場也都十分明確。

中美因台海爆發沖突的可能性

可以想象,中美兩國元首今年年底首次視頻會晤時,也不會直接談及在希貝爾教授看來是雙方安全政策方面最大的問題--台灣問題。但她認為,雖然習近平在面對內政壓力時,可能會被迫兌現他"台灣問題不能留給下一代"的承諾。但是,回想起90年代中期克林頓領導下的美國在當時的台海危機中派遣兩艘航空母艦協防台灣的做法,希貝爾認為:中國方面不會重復當年的錯誤,低估美國出兵干涉台海沖突的決心。

而在中美是否會因為台灣問題陷入全面軍事沖突的問題上,學者狄雨霏的態度則沒有那麼樂觀。她認為"這是完全沒法排除的事情"。"我們看到是兩個即將碰撞的、絕然不同的兩種立場。台灣不願意和中國統一,北京則對此堅持",任何一個軍事事故,都有可能導致危機爆發。這一切在狄雨霏看來,是"一個真真切切,非常嚴重的問題"。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