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疫情後首次外訪並與普京會面 為第三任期傳遞哪些外交信號

9月15日,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22次峰會期間,俄羅斯總統普京(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會晤。
9月15日,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22次峰會期間,俄羅斯總統普京(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會晤。

10年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甫一上任,便出訪哈薩克斯坦,提出一項新經濟倡議,後來發展為雄心勃勃的「一帶一路」。10年後的今天,他在即將進入第三屆任期之時,再次出訪哈薩克斯坦,並將其設為疫情三年後的外訪首站。

觀察者們驚呼,重新出發的意味再明顯不過了。

更重要的是,他本次出訪還出席了由俄羅斯與中國的歐亞鄰國組成的多邊集團——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並會見了中亞地區的勢力領袖、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道,習近平在星期四(9月15日)與普京會面時強調,「中方願同俄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有力支持」,並且,「雙方要加強在上海合作組織、亞信、金磚國家等多邊框架內的協調和配合」。

分析認為,這一系列舉動為習的下一任期傳遞出強烈的外交信號。

「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將繼續維持平衡,不會支持俄羅斯,但也不會公開譴責。中俄都對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不滿,所以會積極推動他們倡導的多級世界,強調美西方不能代表整個國際社會。 上合組織將是一個重要平台」,美國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國際關係系教授朱志群說。

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右)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
9月14日,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右)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簽署聯合聲明。

二十大結果「塵埃落定」 ?

9月15日,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SCO)峰會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出席了與蒙古總統烏赫納·呼魯勒蘇赫的三方會晤。
9月15日,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SCO)峰會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出席了與蒙古總統烏赫納·呼魯勒蘇赫的三方會晤。

據新華社報道,中俄元首在周四會面時,普京總統預祝中共二十大圓滿成功,「相信在習近平主席領導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將不斷取得新成就。」

當外界還沉浸在預測中共二十大有沒有可能出現領導人權力交替之時,習近平主席出乎意料地宣佈疫情以來的首場外訪。分析認為,這對於下月二十大即將上演的場景定下劇本。

「這表明習在國內的地位是安全的,他在二十大上第三次擔任黨總書記是完全可以保證的,所以他現在可以自信地出國了」,美國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國際關係系教授朱志群對BBC中文說。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主任孫韻也對BBC中文說,「疫情尚未結束,但是二十大已經塵埃落定,習的首訪首先表現的是對國內政治的信心。」

習所到之處都是與中國友好的國家,包括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他在這些地方不太可能面對有關新疆、香港或一般人權有關的問題,也加強了他對中國地位的信心。

習近平,哈薩克斯坦,2022年9月14日
這是習近平自從2020年初疫情爆發以來首次出訪

新南威爾士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高級講師科羅廖夫(Alexander Korolev)這樣總結習的議程:「這是一個對中國相當友好,或者至少不願與中國直接對抗、有興趣與北京發展經濟合作的國家的聚會。」

目前正值中國與西方大國,尤其是美國的關係緊張之際,拜登政府著力聯合盟友抗衡中國。在亞洲地區,澳大利亞近兩年來持續與中國交惡;日本也逐漸向美國靠攏,在對中國最重要的台灣問題上越來越感到擔憂。

習近平此行向西方大國發出強烈信息,「他們並不代表整個國際社會,中國在發展中國家和非西方世界有很多朋友」,朱志群說。

美國、中國國旗
美國、中國國旗

上合組織——未來「外交政策的重點」

對北京來說,實現抗衡西方力量的關鍵是上海合作組織。該組織是中國在歐亞大陸培養經濟和地緣政治影響力的關鍵平台。

創始國是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去年啟動對伊朗的接收程序。印度和巴基斯坦在2017年加入成員國。

通過這個組織,北京不僅可以與俄羅斯等大國進行交流,還能與許多小國對話。該組織的對話伙伴就有9個,包括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柬埔寨、尼泊爾、土耳其、斯里蘭卡、沙特、埃及和卡塔爾。

「上合組織已經逐漸成為中國外交的基礎組成部分之一。在中美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上合組織越來越多發揮著中國外交基礎和依靠的作用」,孫韻說。

「上合組織和中亞將在不久的將來繼續成為習近平外交政策的重點。 這與中國與鄰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強大關係的長期政策是一致的」,朱志群說。

本次上合組織峰會的舉辦地烏茲別克斯坦的總統承諾將接納新成員,推動新一輪擴員。根據中國央視網,目前有不少於10個國家希望加入上合組織或提升組織內的法律地位。

台灣國防部下屬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侍建宇長期研究中亞局勢,他對BBC中文說,上海合作組織目前處於轉型階段。其過去的主要功能是區域反恐,但烏克蘭戰爭讓原本在該區域佔據主要勢力的大國俄羅斯的資源不斷消耗,未來是否有能力管控這個區域的軍事安全是個疑問。

他預計,未來中國可能與俄羅斯分攤對上合組織的區域安全管理角色。

BBC
BBC

「一帶一路」重要遺產

在外訪首站中國的友好邦鄰哈薩克斯坦,習近平說「中國永遠是哈薩克值得信賴、倚重的朋友和伙伴」。他重申高度重視對哈關係,表示「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方始終堅持支持哈薩克維護國家獨立,主權、領土完整」。

這一表態不出乎意料。哈薩克斯坦是中國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管道,分析認為,中國將繼續與哈薩克保持友好關係,並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倡議。

「哈薩克斯坦在政治上具有象徵意義,」朱說,一帶一路倡議在這裡宣佈,是習的「一項重要遺產」。

而中國與其建立更緊密關係適逢其時。

哈薩克斯坦的總統托卡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在經歷了今年年初的政變之後,目前權力非常穩固。他已經宣佈其未來任期是7年。

托卡耶夫的專長是外交,目前已經開始嘗試在全球佈局,侍說。托卡耶夫期許自己「成為中亞未來發展的模範,去除過去老一輩的積習,成為一個中興的領導人」。

根據中國《環球時報》,託卡耶夫表示,哈薩克斯坦將繼續支持和參與與中國在「一帶一路」中的共同建設。

俄羅斯總統普京(左)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
2022年2月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左)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在北京會晤。

中俄在維持底線上加強合作

國際媒體普遍關注本次習普會。兩位領導人見面本身是中俄戰略磋商機制的一部分,也是定期舉行的活動。但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背景下,這次會晤具有了特殊的象徵意義。

在普京出兵烏克蘭之前,兩位領導人在北京冬奧會上見面,並表示雙方合作「無限制」,登上各大媒體頭條。這次兩人再次見面,深化合作的意味明顯。

「這次會晤不僅表示中國願意繼續與俄羅斯『一切照舊』,而且願意明確表示支持,加快形成更強大的中俄聯盟」,科羅廖夫說。

他認為,即使面臨嚴重的聲譽受損及成為二級經濟制裁目標的風險,北京也不願與莫斯科保持距離。

這是由當前的地緣政治格局決定。美國將中、俄兩國同時視為敵人,這加強了兩國的合作。中國從俄烏戰爭一開始就謹慎地處理對俄羅斯舉動的表態。當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普京施加制裁時,中國保持沉默。

不過,中俄之間畢竟不是正式的軍事聯盟,在多大程度上支持俄羅斯仍是疑問。

過去的交往表明,中俄兩國在各自核心利益上,保持著表面的政策中立,即在言辭上不明確表示支持或反對,但不中斷實質性交流,尤其是經濟上的合作。

孫韻認為,習本次可能仍會在與俄羅斯的經濟合作上提供更多細節,但與烏克蘭戰爭直接相關的軍事援助不太可能。

侍建宇說,中國的目標是在戰略層面上保持與俄羅斯的關係,以平衡美國的力量和西方對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壓力,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在戰術層面上支持莫斯科。

「因為北京也能從維護全球市場准入、避免西方制裁以及與那些對俄羅斯感到恐懼的國家(如中亞國家)建立關係中獲益。」

科羅廖夫則認為,中俄加強聯盟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如何看待美國對台灣的支持。

對於北京來說,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上月訪問台灣「似乎真的越過了底線」,他說。

「在這種背景下,鑒於俄羅斯是中國唯一能夠扭轉美中關係平衡的重要盟友,有理由期待中俄戰略結盟進一步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