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婦人傷口潰爛 原來是靜脈曲張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又旻/台北報導)台中市有一位73歲婦人半年前碰傷小腿,沒想到傷口卻發黑潰瘍不癒,經過塗藥沒效,求助皮膚科沒辦法治癒。經過心胸血管外科醫師周宏滔診斷之後,發現是重度靜脈曲張,於是替老婦人動手術改善,結果順利治癒。

周宏滔醫師表示,靜脈曲張是靜脈系統最常見的疾病,大部分是因長時間久站,導致血液回流不良,血液蓄積下肢,造成靜脈瓣膜功能不全,使得下肢靜脈壓持續增高,血管內液體滲出到組織中,產生下肢水腫,日積月累形成靜脈曲張。曲張部位的皮膚常可見到紅色或藍色像蜘蛛網、蚯蚓般或像樹瘤般的硬塊結節的扭曲血管。

在台灣約有25到40%的女性以及20%的男性有靜脈曲張的問題。需長時間站立的職業,例如老師、外科醫師、護士、髮型師、專櫃小姐、廚師、餐廳服務員等,都是罹患靜脈曲張的高危險群。剛開始發生時會覺得小腿皮膚癢、腫脹、酸痛、疲勞以及沈重感,當靜脈曲張愈來愈嚴重時,稍站一會兒腳就會痛。更嚴重的話,腳部血液會淤積,腳踝變紫色,時間久了可能產生鬱積性潰瘍,甚至靜脈破裂而致出血。

周宏滔醫師說,大多數患者靜脈曲張不需要治療,可藉由保守治療(如使用彈性襪、運動、飲食及生活作息的改變)預防靜脈曲張範圍擴大並減輕其症狀。包括控制體重、避免穿著過緊衣物及高跟鞋、避免蹺二郎腿、避免久坐或久站、每天睡前將腿抬高一段時間、睡覺採左側臥以降低骨盆腔靜脈壓力、戒菸(抽煙會使血壓升高及動、靜脈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