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邁入熊市,如何度過這波股災?

台灣股市今年以來只能用慘兮兮三個字形容,台股加權指數已從一萬八千多點的高點,重摔近六千點,10月下旬已來到一萬兩千多點,且在美國祭出晶片禁令,大舉封殺中國高階晶片後,護國神山台積電股價也從600多塊一舉跌破400塊錢。

不只如此,台灣半導體、PCB、電動車等產業也將都受衝擊,可以想見的未來,台灣股市表現不會太好,如宏碁董事長陳俊聖所說:「最糟的時候還沒到來。」提醒所有人做好最壞的心理準備。

各界預估景氣將一路壞到2023年底,經濟變動因素增大的狀況下,一般市井小民又該如何透過平衡收支、調整投資策略,甚至是主動尋找資金來源進行合理分配,來度過這波股災?又要該如何面對伴隨而來的經濟危機呢?

資金面:

面對可以預見的壞景氣,護國神山台積電下修一成的資本支出,美國科技巨頭Google、Meta甚至不惜裁員為經濟衰退做準備,目的就是要提高現金水位,而套用在民眾身上,第一步馬上就可以做,且必須做的,就是盡量縮減不必要的支出,為景氣寒冬及充滿變數的未來存糧。

畢竟就算你沒有投資股票,認為股災與你無關,但通膨造成的日常支出增加,抑或不幸遇到企業裁員,都是正在發生或極可能發生的事情。建議日常生活當中,有意識的降低支出,從小地方做起,如戒掉食物外送習慣,自己煮或是自己走路去買外帶,從每天買一杯咖啡改為每天自己泡一杯咖啡,都可以省下不少錢。

調整投資策略:

10月19日,元大高股息0056除息日創下17萬張史上最大成交量,這也意味著,在充滿變動因素的當下,揮別飆股,轉向在多元佈局、高息、避險,是目前投資市場的主軸,除非投資人對於自己的選股眼光相當有信心,否則,建議在這段期間,持續定期定額,或是低點加碼買進台股高股息ETF、全球平衡型基金等相對保守標的,反而更能分散投資風險。

簡單來說,保守將取代積極進攻。開槓桿融資買股,甚或貸款投資的行為在這段期間裡,是相對不明智的做法,一個不小心斷頭是很容易發生的事情。

主動增加資金收入:

在「最糟時刻還未到來」的現在,建議民眾可以積極增加收入來源,諸如兼差、接外快,如網路上也有全職媽媽趁著小孩上學時把握時間去打工,或是上班族利用假日當外送員等,都不失為一個選項。

這麼做的目的,不是為了大賺多少錢,而是透過縮減支出、增加收入雙管齊下的作法,建立起財務防護網,為的就是避免將來有一天萬一不幸發生金融風暴,家庭資金斷鏈,造成日常生活困難不說,甚至一個不小心,連房貸都繳不出來,房子被法拍的慘況,那可就真的糟糕了。

看更多專題內容「打破借貸迷思 大通膨時代的必學理財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