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腦中風快篩影像技術 5分鐘立判

左起:博想醫學科技執行長許沛新、科技部工程司長徐碩鴻、臺大機械工程系教授蕭浩明、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高憲立。(圖:科技部提供)
左起:博想醫學科技執行長許沛新、科技部工程司長徐碩鴻、臺大機械工程系教授蕭浩明、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高憲立。(圖:科技部提供)

▲左起:博想醫學科技執行長許沛新、科技部工程司長徐碩鴻、臺大機械工程系教授蕭浩明、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高憲立。(圖:科技部提供)

在科技部長期支持下,國立臺灣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蕭浩明團隊,成功運用動態影像分析、影像分解重組、特徵擷取量化、AI演算模型等不同領域技術,成功開發全球首創「腦中風快篩」創新影像技術,可即時獲得頸動脈狹窄、心律不整等資訊,有效掌握使用者疾病狀況,以盡早前往醫院進一步診斷或治療。

科技部昨(廿八)日於科技大樓舉辦「全球首創腦中風快篩之創新影像技術」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蕭浩明教授團隊成功研發全球首創「腦中風快篩」創新影像技術,該項技術可快速準確評估腦中風與頸動脈狹窄風險。頸動脈狹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簡稱CAS)是腦中風先期指標之一,其狹窄程度會造成血流動力學(Hemodynamics)改變,進而反映於體表脈動。

研究團隊利用專利動態影像分析,突顯人眼所無法辨視的細微體表脈動,並擷取脈動特徵差異進行量化處理,從中歸納與疾病間的關係。受測者僅需使用一般相機拍攝頸部影片三十秒,系統便會自動將影片上傳至雲端,以進行計算分析,整套流程僅需三至五分鐘,受測者可立即收到風險評估報告,包括頸動脈狹窄與心律不整等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