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師大調查:幼兒園缺科學探索 建議調降師生比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臺灣師範大學今(30)日公布調查指出,家長與幼兒園教師關係融洽,幼保品質也越好;但幼兒園較缺乏自然素材和科學探索類活動,邏輯推理等活動頻率也低於語文活動,應該進一步強化,教保服務人員難顧及幼兒個別化需求,建議政府參考英國(1:13)、澳洲(1:10)等國家,降低幼兒園師生比。

臺師大今天舉行「家‧園共育-許孩子一個美好未來」記者會,臺師大教育智庫辦公室及人類發展與家庭系公布「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調查結果,針對具全國代表性5歲幼兒樣本追蹤並提出建言,希望增進親師家園合作知能。

根據教育部統計,108學年度5歲幼兒入園比例高達96.2%,臺灣5歲幼兒受教率高。臺師大團隊根據「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的樣本進行36月齡組第三波(5歲)追蹤調查,針對家長與幼兒園的關係品質,透過問卷調查1985名幼兒的家長以及858名幼兒的教保服務人員,並進行資料分析。

在師生互動方面,調查發現,幼兒園老師每週約3至4次與幼兒互動(仔細聽孩子說話、幫助孩子瞭解他人想法等),但在個別需求較高的互動項目上(引導孩子說話、幫助孩子與其他人溝通等),出現頻率較低,每週約1至2次。

在教保活動方面,調查顯示,幼兒園經常進行(每周3-4次)教保活動,包含讓孩子自己選擇活動、進行體能活動、肢體律動、聽唱手指謠兒歌等;較少進行(每周1-2次)教保活動,包含邏輯推理、順序/分類/比較活動、有規則遊戲或玩具、玩扮演遊戲,單純說故事給孩子聽等;自然類及科學探索類的素材較少被提供及使用,情緒相關教具和可舒緩幼兒情緒的空間安排也較欠缺。

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系教授張鑑如表示,當家長與幼兒園老師關係越融洽,幼兒接受的教保品質和發展也越好;由於幼兒園邏輯、分類活動頻率較低,建議家長多讓孩子嘗試分類衣服、玩七巧板、扮演遊戲等相關活動,同時多帶孩子接近大自然,提供自然科學探索類材料和玩具。

臺師大團隊指出,教保服務人員對幼兒個別化的需求較難顧及,外界應多關心教保服務人員在教保工作上的困難,給予支持,也建議家長在家中多與幼兒互動,補強幼兒園教師無法在幼兒園全面照顧幼兒個別需求的不足。

臺師大調查指出,家長與幼兒園教師關係融洽,幼保品質也越好。(花蓮縣康樂國小附幼提供)

臺師大調查指出,幼兒園較缺乏科學探索,邏輯推理也較少。(臺師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