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濟宮壁畫鹽結石 動用超音波刀清洗

古蹟壁畫修復師高菁眉為興濟宮虎側壁畫清洗「鹽結石」。 (記者陳俊文攝)
古蹟壁畫修復師高菁眉為興濟宮虎側壁畫清洗「鹽結石」。 (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祀典興濟宮正殿龍虎邊壁畫,被壁癌嚴重侵蝕,年前才進行修復,不料壁畫又吐鹽,修復師以超音波刀將「鹽結石」慢慢剔除,有如牙科醫師在清洗牙結石,保護壁畫不再受侵蝕。 祀典興濟宮正殿龍虎壁畫,最早由安平的交趾陶大師洪華於一九二0年所作,後來因為半露天容易受潮損壞,曾有過數次整修,第二層加入李世逸的泥塑,第三層是王武雄的作品。

這兩堵石壁是興濟宮重點文物,後由文資處委託南藝大古物維護研究所李志上老師領導的修護團名襄文化事業進行修復。但完工後最近又發現局部在吐鹽,壁畫修復師高菁眉表示,局部吐鹽若壓力大時也會造成膨管,所以也要馬上處理。

台灣古蹟壁畫修護多半治標不治本,首要是解決漏水問題,接著就是選擇材質,過去都在壁面處理好後加一層不透氣的防水漆,時間一久,水份和結晶鹽排不出去,壁面膨管損壞。

清洗壁畫結晶鹽(中間泛白之處 )使用的超音波刀,有如牙科醫師在清洗牙結石。(記者陳俊文攝)
清洗壁畫結晶鹽(中間泛白之處 )使用的超音波刀,有如牙科醫師在清洗牙結石。(記者陳俊文攝)

李志上以成大郭文毅博士發明的「吸濕排汗」樂土修復,此次部分地方吐鹽,仍需以人工剔除後再補平上色,以免造成更大面積的損傷。

高菁眉以一種用來切割壓克力的超音波刀,將吐出結晶鹽的壁面慢慢清除,除龍虎邊壁畫之外還包括大觀音亭的水車堵。由於古蹟壁畫的修復工作本就是慢工出細活,每天用很長的時間用超音波刀為壁畫清洗「牙結石」,考驗體力和眼力。

但以水庫底土製成的樂土修護古蹟是首度嘗試,當初文資處也曾懷疑,後由修復團隊實際測試,發現用樂土之後含水量從原來的百分之二十五降為個位數,文資處這才同意讓修復團隊一票年輕修復師以「修舊如舊」的概念進行修復,也是一種實驗性質,是否真能一勞永逸則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