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抗疫態度驚人!台灣相比下宛如天堂

換日線
換日線

作者:Sarah Li/換日線專欄

「Bzzt⋯⋯」我的電話劇烈的震動,相同的聲音在接下來幾分鐘一次次地重複,這是我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已然習慣的事物之一──不間斷的新聞快訊提示聲。

疫情當頭,人民卻忙著分裂

儘管現居倫敦,我還是訂閱了威爾斯媒體的電子報,以追蹤當地情形──在卡地夫讀了一整年書之後,這座城市在我的心中永遠佔有一席之地;也因此,當我查看我的手機,並發現威爾斯的新冠肺炎確診案例日日上升時,我很擔心。

幸而不久之後,威爾斯政府實施了旅遊禁令,禁止當地人離開該區;也不允許來自英格蘭、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人進入。我認為新規定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必要措施,既合理也具有關鍵作用。

然而,英格蘭人並不這麼認為;反之,他們對此懷有誤解。在推特上,他們留下充滿敵意的評論,批評威爾斯人刻意針對英格蘭人,未展現領土完整之意識,因此沒資格拿到中央政府的經費。雖然我既非英格蘭人也不是威爾斯人,這似乎不關我的事,但這些憤怒的反應在我看來,仍然不可思議地好笑又可怕。我就是沒辦法相信,當疫情造成浩劫之際,人們竟還有時間拿別人開刀,而非團結起來,展現更多的同理心和善意。

但是更戲劇化的還在後頭:在威爾斯首席部長馬克.德雷克福特(Mark Drakeford)宣布為期兩周的「防火封鎖」(firebreak lockdown)之後,許多人開始用嚴厲而嘲諷的字句奚落政策,視之為魯莽、無腦而輕率的決策。

當然,在爭論的另外一端,威爾斯人可不會乖乖忍受這些潮湧而來的尖刻批評。他們指出在英格蘭各個城市中發生的所有混亂,都證明首相強生和他的三級制警報系統失敗了。

看著兩邊反駁對方,我感到很困惑──究竟此刻的敵人是 COVID-19,還是聯合王國內的其他國家(編按:英國由北愛爾蘭、蘇格蘭、英格蘭和威爾斯四個「國家」(nation)組成)?眼前更要緊的是平穩疫情,還是在「誰的策略比較好」的爭論中辯贏?

不只是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們選邊站,以捍衛自己的立場;就連英格蘭的地方和國家政治領導人,都在為特定情況之下,何謂最佳解而爭論不休。最近的衝突正在大曼徹斯特地區延燒:就在鮑里斯.強生迫其進入第三級封鎖,並拒絕針對市長要求的「改善兒童貧窮問題」給予額外補助之後。

一位資深的政治記者和我的想法一樣,他在《BBC 全球新聞》的 podcast 中表示:「這次(衝突)標誌了對於如何處理 COVID 的政治共識,一次徹底的崩盤。在西敏寺(編按:指英國國會),兩個主要政黨一直存在齟齬。

如今你正看到國家政府間、區域和國家政府間的分歧⋯⋯當然,主政的保守黨內也處於緊張狀態⋯⋯

所以我認為,說政府的 COVID 政策似乎混亂無章,並不誇大。」

異國夢醒,才驚覺「英國被高估了」

這一刻,我從夢中驚醒:過去,在一個媒體產業享譽全球的國家擔任記者一直是我的夢想工作,我曾憤憤不平地想著,只因為今年是糟糕的一年──在本地人也失業並掙扎求職時,沒有雇主會考慮雇用需要簽證贊助的外國人──我就得離開英國,是多麼不幸。

然而,現在我將這整個悲劇視作一個看清一切的絕佳機會。因為我終於明白:英國,老實說,並非我聽說的那個強壯而適於居住的國家。我毫不隱瞞地說:這個國家被高估了。

或許脫歐後的這些年它變了。或許其根基近來已四分五裂,畢竟國家領導人就像是船舵,領導人的頻繁更替或不適任,都會影響國家的航行。也可能,這個驚人的病毒是被用來篩檢出危險領導人的測試(看向美國亦然)。

總體而言,在歐洲過著異國生活,總是包含著些許幻想中的璀璨圖景,令許多台灣人感到羨慕。但對我來說,這些圖景已崩壞。

無論是取得英國工作經驗,讓我的履歷比同儕出色,或者幫助我未來的職涯,甚至都已不再重要。在現階段,這個國家展現出其處理全球危機的無能,對比之下,我的家鄉台灣已經 200 天沒有本土案例新增,表現得實在好太多了。

是時候回家,前往任何一個更安全和穩定的所在。反正作為一個異鄉人,英國再無留下的價值。

下定決心之後,我買了 12 月 5 號的機票,給自己一些時間替房子找新租戶。當我還在想著疫情期間,是否有把房間租出去的可能時,房仲告訴我不必擔心,因為有很多人會想在倫敦至少待一個月以慶祝聖誕節。

在這個混亂的一年,我第一次感到踏實在望。既然我已經知道自己的下一步是什麼,我不再把自己看成一個孤獨的外國勞工,奮力地想融入並尋找歸屬感;而是一個可以在最後一個月的旅程中,享受在城裡遊走,並且盡情造訪博物館、咖啡廳與書店的旅客。

英國政策混亂不一,台灣相形下宛如天堂

緊接著兩天後,鮑里斯.強生決定封鎖英格蘭整整一個月,從 11 月 5 日到 12 月 3 日。我完全傻了。「你肯定是跟我在開玩笑」是我數個小時以來,腦中唯一浮現的句子。我現在沒有時間好好地凝視這座城市,而找到新租戶的機率也變低了。我想起看到記者說因為經濟因素,英國政府不會考慮全國封城,但強生選擇不採納科學家的意見──在 9 月時實施短期的熔斷式封鎖。

如前所述,英格蘭人當時還覺得威爾斯的防火牆封鎖反應過度,而現在,沒什麼比這個更諷刺的:威爾斯正逐步解封,英格蘭則將展開更嚴格、更漫長的封鎖。

透過社群媒體,我看到無數的人們抱怨這些不同步的限制有多擾民:「那些困在英格蘭的威爾斯學生該怎麼辦?」一個母親在推特上替兒子詢問,同時另一個人表示:「我住在離英格蘭邊界 0.8 哩的地方,已經一個月沒看到我的家人。當我們解封,他們才正要開始封鎖,真是荒唐。」

這一次,我同理他們的痛苦。即使我沒有任何家人在那裏,我也徹底被政府無法預期且變來變去的態度給激怒了。鮑里斯.強生似乎總是錯失回應危機的最佳時機,最後別無選擇地,只能用突如其來又激烈的方法,使其公民飽受驚嚇,並帶來不必要的影響。

不過,繼續爭誰對誰錯並無意義,最大的問題是全國性的;也就是說,「聯合王國」裡彼此分裂的政府們缺乏共識。不幸的是,當王國裡的領導者們無法互相合作,就是那些無權者得承擔後果──公民、勞工、選民或者一般人,無論你想怎麼稱呼他們。

目前為止,從任何方面來說,COVID 都沒有嚇到我;最讓我害怕的是英國解決的方式。這段時間,我感到我的人生停止向前,被英國政治領導人們所有猶豫不決的行動,和政府間的不一致給困住。

我讀到一篇文章寫道:「台灣防疫成功的關鍵,讓專業的人來指揮且保持政治上的中立。」這或許就是英國政府未能做到的。

我現在只希望封城不會延長,或出現任何新規定,影響我的航班。因為此刻,我最不想思考的一件事,就是被困在政府顯然不知如何處理困境的英國。

雖然我會待在封城的倫敦一個月,並在回台灣後隔離兩周,但我已經很滿足,甚至有點特權的感覺。因為和英國人相比,至少我有其他地方可去,而那個地方也不是戰地。那是在這個逐漸分崩離析的世界上,名副其實的天堂──遠離災難、遠離西方的浩劫;那是一個在面對疫情時,兩個主要政黨能暫時放下長期的鬥爭,將人民性命放在其分歧之前,專注於打擊共同敵人──COVID-19 的地方。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被高估的英國夢」:全國上下的抗疫態度,讓我徹底清醒!台灣相比下宛如天堂》,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土耳其「零確診傳說」被打破!能抵禦病毒至今,或許可歸功於土耳其人的兩個衛生習慣
「現在太嚴格,之後會鬆懈」?英國佛系防疫遭諷:是參考《進化論》嗎?

作者簡介:

Sarah Li,今年於英國卡地夫大學國際新聞研究所畢業,擅長英文專題報導及中文寫作。關心國際議題,對種族背景、文化差異、政治及外交關係特別感興趣。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