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駐中大使:媒體批判報導 不能證明不喜歡中國

(中央社台北2日電)英國駐中國大使吳若蘭今天表示,很多中國記者及企業都支持給與「更多空間的媒體自由」。無論何地,批判性報導都不能證明記者「不喜歡這個國家」,希望這類報導在中國能得到更大的認可。

英國廣播公司(BBC)2月初揭露,新疆「再教育營」內,存在著對被囚維吾爾族婦女的大規模性侵等行徑,引起中國強烈不滿,不但禁播BBC新聞台,中國外交部事後更接連聲稱BBC「造謠」。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今天則對吳若蘭這篇發文回應說,「個別英國媒體」在涉中報導中「沒有秉持公正立場、以意識形態劃線、編造假新聞,事實是十分清楚的」。

綜合外媒報導,吳若蘭(Caroline Wilson)今天以「外國媒體憎恨中國嗎」為題在微信公眾號發文。

吳若蘭表示,外國媒體在中國的行為是獨立的,並對本國政府與中國政府的行為進行監督,並不只是針對中國。而在英國,媒體被稱為「第四產業」,記者能採訪政治人物任何話題,且提出尖銳問題;且英國媒體也會進行調查報導,披露不法,為弱勢族群發聲。

她舉例說,部分中國媒體也能秉持輿論監督原則,發表批判性報導。像是財新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中的調查報導,就曝光了地方政府如何壓制吹哨醫師與隱瞞病毒「人傳人」的事實等,受到讚譽。

除財新外,吳若蘭還點名財經、新京報、北青深一度等中國媒體,以及2015年推出空汙紀錄片「穹頂之下」的前央視記者柴靜,都曾為批判性報導發揮作用。

吳若蘭直指,很多中國記者和企業都支持給與「更多空間的媒體自由」,甚至連中共外圍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也曾呼籲「廣開言路」,公開表示「中國還是應多放開言路,鼓勵、寬容建設性批評」。

她說,無論在世界何地,批判性的報導都不能證明記者「不喜歡這個國家」。相反地,這類報導證明了「媒體自由的價值」,帶來更準確的資訊,並指出需要改變的地方。

吳若蘭提到,希望這類來自西方媒體和中國媒體的重要報導,未來(在中國)能得到更大的認可。(編輯:邱國強/楊昇儒)11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