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的挑戰│促進農業自由化 缺乏溝通衍生衝突

印度政府去9月強勢通過一系列農改法案,取消大部份市場管制,希望提升農作競爭力,讓貿易更自由;但農民擔心失去政府保護,恐怕只能看批發商臉色議價,而適逢法案通過1周年,民眾的怒火似乎只增不減,堅持要求政府撤回法案。

護欄兩端,印度農民與警察發生激烈衝突,不少民眾遭到拘捕,示威者甚至直接在鐵軌上靜坐。農改3法國會通過滿一周年,農民不滿情緒有增無減,發動全國大規模抗爭。

民眾 辛格:「這場抗議是要反對農民不想要的法案,但政府卻想強行實施,我們會持續抗爭,直到法案撤除。」

對於全國近14億人口,有一半以上依靠農業過活的印度來說,農耕扮演國內經濟重要角色,過去,農作產銷由國營單位主導,並根據不同農產品設定最低價格,其他批發商則必須在規定價格下進行議價,保障農民有基本收入。

但去年9月國會通過農改3法,放寬交易管制,農民不再只能透過政府兜售農作,也可以直接和民營企業私下交易,並簡化雙方合約,減少政府介入,甚至解除過去用來穩定農作市場價格的囤貨限制;不過新法上路後,不僅讓反對黨認為有圖利財團嫌疑,許多小農也擔心,未來只能看企業臉色議價。

德國之聲記者 尼米莎:「農改法案沒有提到農民最在意的最低支持價格。」

但總統莫迪強調,過去由政府支撐的產銷系統不會停擺,認為多了可以私下交易的選擇,不僅能夠透過市場競爭,提高農作品質,也讓農民有更多貿易空間。

印度人民黨發言人 帕特雷:「總理和農業部長一直表示,願意和民眾溝通,這件事情只能透過對話才能解決,如同我們的民主價值一樣。」

面對阻擋不了的怒火,政府雖然同意擱置農改3法長達1年半的時間,試圖與民眾尋求共識,但農民仍堅持撤回法案,不願妥協。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極端氣候奪命│每年5~6月雷神出沒 印度人心惶惶
印度催打疫苗 中學生下鄉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