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洩密案露轉機 延後判決

洛杉磯加大(UCLA)的華裔工程師石宇琦(Yi-Chi Shih,本報前譯施義池)涉嫌向中國軍方洩露機密技術,原本6月底被陪審團裁定,18項指控遭定罪,合併最高將面臨219年刑期。不過19日聽證另現轉機。辯方律師列舉多項論據,認為該案審訊時有暇疵,提出臨時動議,要求法官再次經過陪審團審理,法官也拒絕了檢方要求確定判決時間,表示此案可能還要再考慮。

19日,石宇琦身著正裝出席,比網路照片更瘦削一些。他的三名律師中有兩名在法庭上輪流發言,表示陪審過程不夠公正,列舉了檢方在陪審員審理時的不當操作,例如辯方多次被檢方打斷,而發表完陳詞後,檢方直接對陪審團員說「別聽他的,那不是法律」。辯方律師指出對方的證人證詞都沒有依據,至今政府方面都拿不出一份能作為依據的文件。此外辯方律師還提供了一些證據,都未能給陪審團展示。律師認為,石宇琦值得再進行一次陪審團審理。

隨後檢辯將爭論集中在詞語定義上。辯方律師指出,此案中涉及出口的微波集成電路晶片(MMIC)並非商品(commodity)而是技術(technology),送至中國的也只是一個設計方案,當事人只是在進行技術上的學術交流,而檢方將其形容成將受管制的商品出口中國。檢方也不甘示弱,指出根據國防採辦條例(Defense Acquisition Regulations, DAR),所謂的技術只是「信息」(information),而案中的芯片,當時檢方還實實在在拿出來給陪審團傳看並摸了,是實物而不是信息。而且在保密評級中,就算是商品設計的原型(prototype)也是需要執照才能出口的。檢方收集到的電郵證據中,當事人和中國的設計師還在郵件中討論這一設計在模擬和檢測中的結果相符。

辯方律師則列舉國防採辦條例中明確指出,如果要被保密評級(rated),就需在市場中表現可靠,很顯然一個模擬設計的MMIC達不到這個級別。而且該條例也明確指出,一個設計模型也可以被認為是「信息」。

陳詞完畢後,檢方詢問法官是否可以確定判決日期,法官表示此案還需再考慮,可能會有再一次陪審團審理,也可能直接宣判,但當日還不能做出決定。

石宇琦在2018年遭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以他向中國軍方洩露機密技術為由逮捕。美國司法部的聲明中指出,石宇琦未經授權將部分敏感產品出口海外的禁令,其中一項即是微波集成電路晶片,透過中間人頭轉售給成都「嘉石科技」的中國企業。大陪審團認為,他在包含洗錢、匯款詐欺、偽造稅務報表、向政府作偽證,以及侵入受保護的電腦竊取資料等18項罪名有罪。

現年64歲的石宇琦,出生於台北,從台大電機系畢業後赴加拿大和美國留學,最後取得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UT at Austin)博士學位。他曾任美國海軍研究生院(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副教授多年,同時是洛杉磯加大兼任教授。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1死!熟雞蛋感染李斯特菌 5州已7人發病
維州「讀理科的女生」 摘2020年美利堅小姐后冠
彈劾下一步生變?民主黨拖拖拉拉 川普催速戰速決